常见问题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常见问题

青海油田“感动油田·巾帼风采”人物事迹展播

发布时间:2024-03-13 作者: 常见问题

  朱秀雨,党员,高级工程师,2011年东北石油大学硕士毕业。现从事调驱、调剖堵水、提高采收率实验等研究工作。工作12年来,先后主持参与集团公司、油田公司科研项目近30项,获省部级、公司级、院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8项,授权专利5件,参编行业标准1项,发表论文22篇(SCI/EI检索5篇,核心期刊10余篇),并多次荣获油田公司“科技先进个人”“优秀员”“三八红旗手”等称号,2022年荣获集团公司“青年科技英才”。

  长期以来,她锚定提高采收率用化学剂研发关键核心技术,从室内实验研究、现场应用,到项目运行,攻克了化学剂应用单一、成本高等难题。结合柴达木盆地高盐油藏的特性,经过上千次地反复实验,创新研制出了低成本高效的ZC系列复合表面活性剂,成本降低40%以上,截至2022年累计生产400余吨。发挥一剂多能的作用,在二三结合、调驱、渗吸压裂、降粘解堵及洗井等工艺试验62口井,实现增油9066吨,降本增效成果显著,该技术荣获集团公司技术发明三等奖和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理论和实际应用成果得到同行业专家的肯定。2023年将在油田洗井工艺上规模应用,为油田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工作中的她是“科技尖兵”,生活中她是“贤妻良母”。实验台前被药剂渲染的大褂和厨房中被油烟浸润的围裙,是她每天生活的写照。“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是她不变的信条,“激扬巾帼科研之志,绽放高原石油之花”是她永恒的追求,未来她也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青藏能源高地不遗余力贡献巾帼“她力量”。

  桑金凤同志,2012年4月参加工作,现担任采油四厂运行维护中心南翼山运维组综合班班长,先后荣获厂级“文明建设先进个人”,油田公司“三八”红旗手、青年岗位能手、劳动模范,青海省“全省诚实守信好青年”和集团公司“劳动模范”称号。

  2016年任南翼山采油作业区采油一班班长期间,作为南翼山唯一的女班长,她积极推行精细班组管理,她的班组三年时间实现了原油产量和效益翻番,连续三年获得油田公司红旗班组,培养了3名优秀班组长、2名优秀技术员。2021年任运行维护中心安全管理员期间,她查出安全环保隐患214项,隐患整改完成率、及时率达到100%。2022年被聘为采油技师,作为采油四厂技能专家工作室带头人之一,她将工作室逐步建设发展成集人才教育培训、难题攻关、技术革新、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效联盟。她领衔的《提高电动调节阀在油田生产系统中稳定性》项目获得全国创新方法青海赛区大赛三等奖,《南翼山油田油井生产数据异常报警系统的研发与应用》项目获采油四厂合理化建议、创新创效三等奖。工作10年间,她多次参加厂级技术比武,并获得厂级一等奖和多次二三等奖的好成绩,在青海油田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得好成绩。

  2023年,是张育红进入新闻记者岗位上辛勤笔耕的第23年了。时间如白驹过隙,回想当初进入新闻中心那个青涩的她,现在已经人到中年,依然坚守在这一个自己一直为之热爱、为之奋斗的岗位上。二十多年中,新闻中心的年轻记者来了一波又一波,有的因为特殊原因早已转岗或是调离,她却在电视记者这个岗位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她曾获得油田优秀新闻工作者、油田公司优秀员称号、新闻中心双文明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所采写的新闻作品也荣获省部级各种新闻奖项。

  在二十多年的记者生涯中,张育红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怀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念,慢慢地增加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从一名新闻小白逐渐成长为部门的业务骨干,经常参与油田的重大任务报道、主题宣传,积极采写稿件上报相关的主流媒体,对外宣传油田良好形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的汗水并没有白流,我现在由一名新闻记者逐渐转为栏目的编导,承担了每周一期的《油田写真》、每季一期的《油田同期声》两个栏目,在人员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经常独自完成栏目的策划、撰稿、摄像等各方面的工作,即使身体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我也为了不耽误栏目的正常播出,克服困难咬牙坚持完成栏目的创作,不影响部门的正常运作。

  张育红不仅是油田的一名新闻工作者,她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爱人是一名井下铁军,常年奋战在西部的生产一线,每年轮休在家的时间不到一年的三分之一,经常都是三四个月见不到面,家中的大小事务都需要她来处理,两个孩子的学习生活基本上全是她一手操办。而且作为一名记者,繁忙的工作经常会让她疲惫不堪,可这些困难丝毫没影响到她的工作和家庭的和谐。张育红在单位是领导同事眼中兢兢业业的业务骨干,在家里是丈夫、儿子心中全能的“女汉子”。爱人也因为始终没受到家庭琐事的影响,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一直担任着单位关键岗位的负责人。夫妻二人一直都相敬如宾,恩爱和睦,两个孩子在良好家庭氛围的影响下乖巧懂事,聪明活泼,经常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杨璐,女,汉族,党员。2011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现任采油二厂技术中心扎哈泉项目组组长。先后从事技术员、钻井监督、测试监督、采油工艺、措施工艺和开发地质等工作等岗位。

  在钻井和测试监督、采油和措施工艺岗,圆满完成了昆北、扎哈泉产能建设的钻机协调、投产施工、措施增产工作量,助推了昆北、扎哈泉油田产能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顺利完成了昆北油田切12区基岩加深改造、切12区蓄能压裂、切六、切12区化学堵水以及扎哈泉油田化学堵水等项目,共计开展油水井措施工作1000余口。

  从“工艺”到“地质”,她带领项目组成员一起围绕扎哈泉斜坡带大力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建设。在主力油藏“甜点区”实施丛式井开发,建成产能14.4万吨;积极挖掘扎401井区N21次非层潜力,挖潜效果喜人。全力跟踪开展“二三结合”试验,累计增油1.7万吨,投入产出比1:8.4,其中扎7区可采储量采出程度70.57%,提采效果明显。

  积极参与“何湘技能工作室”“史昆技能专家工作室”等攻关活动,分别荣获全国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9个奖项。在青海油田第十一届职业技能竞赛油田开发专业方面技术比赛与项目组合作的项目获得“团体优胜奖”一等奖。本人先后获得青海油田公司“十三五”科技突出贡献个人、采油二厂优秀员、文明建设先进个人、油田开发先进个人等21项荣誉。被评为集团公司“催化师”,杨璐不吝以自己的工作亲身经历、职业成长故事,结合企业的发展的策略与远景,向新入职员工讲授催化课程。

  李玲玲,女,汉族,38岁,党员,现任油田综合服务中心(离退休管理处)餐饮公司综合运行班班长。工作以来先后获得集团公司先进工作者,油田公司劳动模范,厂处级文明建设标兵等10余项荣誉。在盆地一线年来,她始终以自己的信念和热情,履行着“保障生产,服务一线”的光荣使命。

  她熟悉职工食堂每一个岗位的工作,充分的发挥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恪尽职守、甘于奉献。在她的努力下,食堂突出“季节时令、节日特色、就餐喜好”相结合的供餐模式、“小而全、细而精”的食谱结构,以“好吃+吃好”为目标,每日提供早、中、晚三餐11个大类、100余个菜品,确保了食堂每天2000余人次的健康饮食,职工食堂服务满意率从始至终保持在93%以上。

  她始终将保障食品安全作为首要之务,以“寸步不让”的严谨态度把好“验收、清洗、加工、烹制、储存、销售、留样、消毒”八道关口,为员工就餐安全筑起了最坚固“防线”。每日坚持查验食品验收登记台账,禽畜类产品检验检疫合格证、预包装食品检测报告,实现了食品安全管理全程可追溯。标准化岗位操作、标准化功能区域、标准化人员管理,70台(套)设备安全、洁净运行,每天50吨垃圾日产日清。

  她常说:“员工吃得好,上产才有劲。一线员工的生活问题不是个小事,关乎队伍稳定和民心凝聚,关乎队伍战斗力提升和生产安全平稳运行,是油田把企业未来的发展成果惠及员工群众的重要体现。”

  顾红莉管理的班组主要是做焊接和数割等工作,她带领着全班人员全年超额完成了260台抽油机、50余台(套)非标容器的板材下料工作,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100%,年创产值近千万元。

  面对每月1200多吨的钢材周转量、每月上百张不同的钢板切割任务,顾红莉精心组织切割机排版,特别是针对抽油机压杠焊接作业,她潜心研究,从手工焊到后来的半自动,再创新到多功能RMD焊接,提升工效三倍。在生产任务繁重的时候,她带头利用中午、周末加班,和男同志一起进行钢板的上料、卸料,大家都叫她“女汉子”。

  她根据各产品钢材需求特点、各公司的产品需求量的多少等,立足岗位,积极开展降本增效,总结出量少分片割、量多集中割的精准套材下料方法,并将大件切割下的边角余料收集起来进行小件的切割,每年可节约钢板30余吨,节省资金20万元,同时大幅度的提升了焊接质量

  作为班长和兼职安全监督员,她根据现场安全风险隐患,自制出了各种安全、高效的工装吊具。她坚持班组安全学习,严格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积极进行传、帮、带,使班组成员人人做到“四懂三会”,熟练掌握岗位应知应会,全员参与危害识别,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多年来,她所在的班组没发生一起安全事件事故。

  常琳,党员,高级工程师,2008年于西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现任油气藏工程一级工程师,并在读西南石油大学博士。

  从春风细雨的江南到黄沙戈壁的西北,她怀揣着梦想和热情投入柴达木这片广袤土地的怀抱,面对丰富的地质资源及复杂的油藏条件,她从始至终保持着匠人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劲,成长为致力科研的铿锵玫瑰。

  她时刻保持着守正创新的精神奋战在所有的领域,通过精细刻画昆北油区厚层砂砾岩储层内幕,揭示了砂砾岩储层油水运动规律,为产能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针对涩北气田水侵层识别困难的问题,形成气田水侵层测井定量解释方法,为综合治水提供了可靠的基础;着力于花土沟油田复杂断块构造解释、薄多层油藏测井评价等基础研究,有效支撑了增储上产。

  她时刻保持着精卫填海的决心奋战在科研一线,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科研课题30余项,获股份公司优秀奖2项,油田公司优秀奖14项。发表论文近20篇,SCI2篇,中文核心7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

  她时刻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在家与事业之间拼搏奋斗,顶起半边天,夫妻二人都奋战在科研一线,加班是常态化,休息时间办公室成了孩子们最常来的场所。在她的感染下,孩子们也拼搏上进,她总说家人的支持是她最大的奋进力量。新征程上,她将一如既往地在科研岗位上勇攀高峰,为实现青海油田高水平发展贡献力量!

  采气二厂是青海油田为数不多的“要油有油,要气有气”的效益贡献单位之一,是油田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勘探突破的主战场。作为战场上的排头兵,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徐娇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刚毅诠释着柴达木石油精神,一直奋战在油气开发最前线。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工作十余载,徐娇同志始终在岗位上默默奉献,坚持干字为先,实字当头,工作中负责区块地质研究、开发动态分析、科研攻关等工作,完成科研攻关十余项,发表论文十余篇,解决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各项瓶颈问题,提高马仙地区的油气产量及稳产时间。曾获得油田公司“气田开发先进个人”“科学技术创新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她用新时代女性的自信、自立、自强发扬巾帼之志,奉献巾帼之力,尽显巾帼之美。

  纤手能托天下事,柔肩可把重责担。作为外地过来的大学生,在这里没有父母的帮衬,公婆已古稀之年,丈夫患有腰椎疾病且长期在野外一线,她用柔弱的双肩一个人扛起家庭的重担,身兼“数职”。在出色完成工作的同时,即要负责孩子的生活起居及功课辅导,又要照顾体弱多病的公婆,用牺牲自己换来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守护家庭的温暖。

  十来年的坚守,无怨无悔,十来年的磨炼,让她不断成长。未来,她也必将在实现青藏能源高地的伟大征程中笃行致远、添“油”加“气”。用付出奉献青春,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巾帼芳华。

  “小时候,我认为帮助他人是我的本能;长大了,我认为帮助他人是我的义务;现在,帮助他人慢慢的变成了我的习惯。”

  从1994年春天,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一张失学小女孩渴望知识的眼神开始,赵婷的爱心之旅行进了近30个春秋,从希望工程、母亲水窖、汶川地震、无偿献血、到捐献骨髓,用平凡人的善举树立了新时代的精神坐标。

  从一名普通的青海石油女工到全国道德模范提名者、中央企业道德模范标兵、青海好人、人大代表、到青海省党代表,角色、身份的转换并未改变她的初心,她身体力行地践行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她是金色戈壁上爱的天使!她是大爱无疆的油田好女儿!简陋的家舍,清贫的生活,都没能减少她慷慨无私的付出。她把自己的劳动所得变成善款,让失学的孩子脸上重新写满笑意;她的鲜血,奔流在很多与之素不相识的生命里;她的骨髓,让枯萎的生命之花再次绽放;她的提案,让高原人民享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她的敬业,让她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原石油铁军。她志如钢铁,心似柔水,她用爱温暖了人间。

  宋玲,党员,小学高级教师,现任培训中心(党校、幼儿教育中心)第六幼儿园园长助教,工作30多年一身奉献油田幼教事业,多次荣获油田公司、培训中心优秀党员、双文明先进个人、优秀教师、党务工作者光荣称号。参与3项课题研究,其中1项获油田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获培训中心二等奖,发表论文3篇。

  生活中的她是个坚守孝道的孝女。人们常说“忠孝不能两全”,但宋玲在这方面做得却很到位。“责任”二字不仅鞭策着她爱岗敬业而且还肩负着子女坚守的孝道。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之后,她精心照顾多年生活不能自理卧病在床的母亲,日复一日不间断地重复着洗脸擦身换衣、喂汤喂药、端屎端尿、按摩拍背,不停起夜更换尿不湿、擦痰……。2018年被评为“青海油田五星最美家庭”,2020年被评为“青海省最美家庭”。

  工作中的她是个爱岗敬业的能手。 “用爱诠释教育”是她人生的信条。针对小班的孩子年龄小、缺乏安全感的实际,她在工作之余,身影常常出现在小班,陪陪、亲亲、夸夸、抱抱,用她那“母爱式”的安慰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们时刻荡漾在爱河里茁壮成长。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家长们看在眼里,称赞说“老师啊, 看了你们教孩子,才让人明白什么是爱心、什么是细致、什么是耐心”。一面面锦旗,是她在幼儿教育中孜孜不倦地耕耘的见证。(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供稿)

青海油田“感动油田·巾帼风采”人物事迹展播

发布时间:2024-03-13 作者: 常见问题

  朱秀雨,党员,高级工程师,2011年东北石油大学硕士毕业。现从事调驱、调剖堵水、提高采收率实验等研究工作。工作12年来,先后主持参与集团公司、油田公司科研项目近30项,获省部级、公司级、院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8项,授权专利5件,参编行业标准1项,发表论文22篇(SCI/EI检索5篇,核心期刊10余篇),并多次荣获油田公司“科技先进个人”“优秀员”“三八红旗手”等称号,2022年荣获集团公司“青年科技英才”。

  长期以来,她锚定提高采收率用化学剂研发关键核心技术,从室内实验研究、现场应用,到项目运行,攻克了化学剂应用单一、成本高等难题。结合柴达木盆地高盐油藏的特性,经过上千次地反复实验,创新研制出了低成本高效的ZC系列复合表面活性剂,成本降低40%以上,截至2022年累计生产400余吨。发挥一剂多能的作用,在二三结合、调驱、渗吸压裂、降粘解堵及洗井等工艺试验62口井,实现增油9066吨,降本增效成果显著,该技术荣获集团公司技术发明三等奖和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理论和实际应用成果得到同行业专家的肯定。2023年将在油田洗井工艺上规模应用,为油田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工作中的她是“科技尖兵”,生活中她是“贤妻良母”。实验台前被药剂渲染的大褂和厨房中被油烟浸润的围裙,是她每天生活的写照。“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是她不变的信条,“激扬巾帼科研之志,绽放高原石油之花”是她永恒的追求,未来她也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青藏能源高地不遗余力贡献巾帼“她力量”。

  桑金凤同志,2012年4月参加工作,现担任采油四厂运行维护中心南翼山运维组综合班班长,先后荣获厂级“文明建设先进个人”,油田公司“三八”红旗手、青年岗位能手、劳动模范,青海省“全省诚实守信好青年”和集团公司“劳动模范”称号。

  2016年任南翼山采油作业区采油一班班长期间,作为南翼山唯一的女班长,她积极推行精细班组管理,她的班组三年时间实现了原油产量和效益翻番,连续三年获得油田公司红旗班组,培养了3名优秀班组长、2名优秀技术员。2021年任运行维护中心安全管理员期间,她查出安全环保隐患214项,隐患整改完成率、及时率达到100%。2022年被聘为采油技师,作为采油四厂技能专家工作室带头人之一,她将工作室逐步建设发展成集人才教育培训、难题攻关、技术革新、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效联盟。她领衔的《提高电动调节阀在油田生产系统中稳定性》项目获得全国创新方法青海赛区大赛三等奖,《南翼山油田油井生产数据异常报警系统的研发与应用》项目获采油四厂合理化建议、创新创效三等奖。工作10年间,她多次参加厂级技术比武,并获得厂级一等奖和多次二三等奖的好成绩,在青海油田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得好成绩。

  2023年,是张育红进入新闻记者岗位上辛勤笔耕的第23年了。时间如白驹过隙,回想当初进入新闻中心那个青涩的她,现在已经人到中年,依然坚守在这一个自己一直为之热爱、为之奋斗的岗位上。二十多年中,新闻中心的年轻记者来了一波又一波,有的因为特殊原因早已转岗或是调离,她却在电视记者这个岗位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她曾获得油田优秀新闻工作者、油田公司优秀员称号、新闻中心双文明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所采写的新闻作品也荣获省部级各种新闻奖项。

  在二十多年的记者生涯中,张育红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怀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念,慢慢地增加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从一名新闻小白逐渐成长为部门的业务骨干,经常参与油田的重大任务报道、主题宣传,积极采写稿件上报相关的主流媒体,对外宣传油田良好形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的汗水并没有白流,我现在由一名新闻记者逐渐转为栏目的编导,承担了每周一期的《油田写真》、每季一期的《油田同期声》两个栏目,在人员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经常独自完成栏目的策划、撰稿、摄像等各方面的工作,即使身体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我也为了不耽误栏目的正常播出,克服困难咬牙坚持完成栏目的创作,不影响部门的正常运作。

  张育红不仅是油田的一名新闻工作者,她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爱人是一名井下铁军,常年奋战在西部的生产一线,每年轮休在家的时间不到一年的三分之一,经常都是三四个月见不到面,家中的大小事务都需要她来处理,两个孩子的学习生活基本上全是她一手操办。而且作为一名记者,繁忙的工作经常会让她疲惫不堪,可这些困难丝毫没影响到她的工作和家庭的和谐。张育红在单位是领导同事眼中兢兢业业的业务骨干,在家里是丈夫、儿子心中全能的“女汉子”。爱人也因为始终没受到家庭琐事的影响,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一直担任着单位关键岗位的负责人。夫妻二人一直都相敬如宾,恩爱和睦,两个孩子在良好家庭氛围的影响下乖巧懂事,聪明活泼,经常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杨璐,女,汉族,党员。2011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现任采油二厂技术中心扎哈泉项目组组长。先后从事技术员、钻井监督、测试监督、采油工艺、措施工艺和开发地质等工作等岗位。

  在钻井和测试监督、采油和措施工艺岗,圆满完成了昆北、扎哈泉产能建设的钻机协调、投产施工、措施增产工作量,助推了昆北、扎哈泉油田产能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顺利完成了昆北油田切12区基岩加深改造、切12区蓄能压裂、切六、切12区化学堵水以及扎哈泉油田化学堵水等项目,共计开展油水井措施工作1000余口。

  从“工艺”到“地质”,她带领项目组成员一起围绕扎哈泉斜坡带大力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建设。在主力油藏“甜点区”实施丛式井开发,建成产能14.4万吨;积极挖掘扎401井区N21次非层潜力,挖潜效果喜人。全力跟踪开展“二三结合”试验,累计增油1.7万吨,投入产出比1:8.4,其中扎7区可采储量采出程度70.57%,提采效果明显。

  积极参与“何湘技能工作室”“史昆技能专家工作室”等攻关活动,分别荣获全国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9个奖项。在青海油田第十一届职业技能竞赛油田开发专业方面技术比赛与项目组合作的项目获得“团体优胜奖”一等奖。本人先后获得青海油田公司“十三五”科技突出贡献个人、采油二厂优秀员、文明建设先进个人、油田开发先进个人等21项荣誉。被评为集团公司“催化师”,杨璐不吝以自己的工作亲身经历、职业成长故事,结合企业的发展的策略与远景,向新入职员工讲授催化课程。

  李玲玲,女,汉族,38岁,党员,现任油田综合服务中心(离退休管理处)餐饮公司综合运行班班长。工作以来先后获得集团公司先进工作者,油田公司劳动模范,厂处级文明建设标兵等10余项荣誉。在盆地一线年来,她始终以自己的信念和热情,履行着“保障生产,服务一线”的光荣使命。

  她熟悉职工食堂每一个岗位的工作,充分的发挥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恪尽职守、甘于奉献。在她的努力下,食堂突出“季节时令、节日特色、就餐喜好”相结合的供餐模式、“小而全、细而精”的食谱结构,以“好吃+吃好”为目标,每日提供早、中、晚三餐11个大类、100余个菜品,确保了食堂每天2000余人次的健康饮食,职工食堂服务满意率从始至终保持在93%以上。

  她始终将保障食品安全作为首要之务,以“寸步不让”的严谨态度把好“验收、清洗、加工、烹制、储存、销售、留样、消毒”八道关口,为员工就餐安全筑起了最坚固“防线”。每日坚持查验食品验收登记台账,禽畜类产品检验检疫合格证、预包装食品检测报告,实现了食品安全管理全程可追溯。标准化岗位操作、标准化功能区域、标准化人员管理,70台(套)设备安全、洁净运行,每天50吨垃圾日产日清。

  她常说:“员工吃得好,上产才有劲。一线员工的生活问题不是个小事,关乎队伍稳定和民心凝聚,关乎队伍战斗力提升和生产安全平稳运行,是油田把企业未来的发展成果惠及员工群众的重要体现。”

  顾红莉管理的班组主要是做焊接和数割等工作,她带领着全班人员全年超额完成了260台抽油机、50余台(套)非标容器的板材下料工作,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100%,年创产值近千万元。

  面对每月1200多吨的钢材周转量、每月上百张不同的钢板切割任务,顾红莉精心组织切割机排版,特别是针对抽油机压杠焊接作业,她潜心研究,从手工焊到后来的半自动,再创新到多功能RMD焊接,提升工效三倍。在生产任务繁重的时候,她带头利用中午、周末加班,和男同志一起进行钢板的上料、卸料,大家都叫她“女汉子”。

  她根据各产品钢材需求特点、各公司的产品需求量的多少等,立足岗位,积极开展降本增效,总结出量少分片割、量多集中割的精准套材下料方法,并将大件切割下的边角余料收集起来进行小件的切割,每年可节约钢板30余吨,节省资金20万元,同时大幅度的提升了焊接质量

  作为班长和兼职安全监督员,她根据现场安全风险隐患,自制出了各种安全、高效的工装吊具。她坚持班组安全学习,严格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积极进行传、帮、带,使班组成员人人做到“四懂三会”,熟练掌握岗位应知应会,全员参与危害识别,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多年来,她所在的班组没发生一起安全事件事故。

  常琳,党员,高级工程师,2008年于西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现任油气藏工程一级工程师,并在读西南石油大学博士。

  从春风细雨的江南到黄沙戈壁的西北,她怀揣着梦想和热情投入柴达木这片广袤土地的怀抱,面对丰富的地质资源及复杂的油藏条件,她从始至终保持着匠人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劲,成长为致力科研的铿锵玫瑰。

  她时刻保持着守正创新的精神奋战在所有的领域,通过精细刻画昆北油区厚层砂砾岩储层内幕,揭示了砂砾岩储层油水运动规律,为产能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针对涩北气田水侵层识别困难的问题,形成气田水侵层测井定量解释方法,为综合治水提供了可靠的基础;着力于花土沟油田复杂断块构造解释、薄多层油藏测井评价等基础研究,有效支撑了增储上产。

  她时刻保持着精卫填海的决心奋战在科研一线,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科研课题30余项,获股份公司优秀奖2项,油田公司优秀奖14项。发表论文近20篇,SCI2篇,中文核心7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

  她时刻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在家与事业之间拼搏奋斗,顶起半边天,夫妻二人都奋战在科研一线,加班是常态化,休息时间办公室成了孩子们最常来的场所。在她的感染下,孩子们也拼搏上进,她总说家人的支持是她最大的奋进力量。新征程上,她将一如既往地在科研岗位上勇攀高峰,为实现青海油田高水平发展贡献力量!

  采气二厂是青海油田为数不多的“要油有油,要气有气”的效益贡献单位之一,是油田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勘探突破的主战场。作为战场上的排头兵,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徐娇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刚毅诠释着柴达木石油精神,一直奋战在油气开发最前线。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工作十余载,徐娇同志始终在岗位上默默奉献,坚持干字为先,实字当头,工作中负责区块地质研究、开发动态分析、科研攻关等工作,完成科研攻关十余项,发表论文十余篇,解决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各项瓶颈问题,提高马仙地区的油气产量及稳产时间。曾获得油田公司“气田开发先进个人”“科学技术创新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她用新时代女性的自信、自立、自强发扬巾帼之志,奉献巾帼之力,尽显巾帼之美。

  纤手能托天下事,柔肩可把重责担。作为外地过来的大学生,在这里没有父母的帮衬,公婆已古稀之年,丈夫患有腰椎疾病且长期在野外一线,她用柔弱的双肩一个人扛起家庭的重担,身兼“数职”。在出色完成工作的同时,即要负责孩子的生活起居及功课辅导,又要照顾体弱多病的公婆,用牺牲自己换来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守护家庭的温暖。

  十来年的坚守,无怨无悔,十来年的磨炼,让她不断成长。未来,她也必将在实现青藏能源高地的伟大征程中笃行致远、添“油”加“气”。用付出奉献青春,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巾帼芳华。

  “小时候,我认为帮助他人是我的本能;长大了,我认为帮助他人是我的义务;现在,帮助他人慢慢的变成了我的习惯。”

  从1994年春天,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一张失学小女孩渴望知识的眼神开始,赵婷的爱心之旅行进了近30个春秋,从希望工程、母亲水窖、汶川地震、无偿献血、到捐献骨髓,用平凡人的善举树立了新时代的精神坐标。

  从一名普通的青海石油女工到全国道德模范提名者、中央企业道德模范标兵、青海好人、人大代表、到青海省党代表,角色、身份的转换并未改变她的初心,她身体力行地践行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她是金色戈壁上爱的天使!她是大爱无疆的油田好女儿!简陋的家舍,清贫的生活,都没能减少她慷慨无私的付出。她把自己的劳动所得变成善款,让失学的孩子脸上重新写满笑意;她的鲜血,奔流在很多与之素不相识的生命里;她的骨髓,让枯萎的生命之花再次绽放;她的提案,让高原人民享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她的敬业,让她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原石油铁军。她志如钢铁,心似柔水,她用爱温暖了人间。

  宋玲,党员,小学高级教师,现任培训中心(党校、幼儿教育中心)第六幼儿园园长助教,工作30多年一身奉献油田幼教事业,多次荣获油田公司、培训中心优秀党员、双文明先进个人、优秀教师、党务工作者光荣称号。参与3项课题研究,其中1项获油田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获培训中心二等奖,发表论文3篇。

  生活中的她是个坚守孝道的孝女。人们常说“忠孝不能两全”,但宋玲在这方面做得却很到位。“责任”二字不仅鞭策着她爱岗敬业而且还肩负着子女坚守的孝道。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之后,她精心照顾多年生活不能自理卧病在床的母亲,日复一日不间断地重复着洗脸擦身换衣、喂汤喂药、端屎端尿、按摩拍背,不停起夜更换尿不湿、擦痰……。2018年被评为“青海油田五星最美家庭”,2020年被评为“青海省最美家庭”。

  工作中的她是个爱岗敬业的能手。 “用爱诠释教育”是她人生的信条。针对小班的孩子年龄小、缺乏安全感的实际,她在工作之余,身影常常出现在小班,陪陪、亲亲、夸夸、抱抱,用她那“母爱式”的安慰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们时刻荡漾在爱河里茁壮成长。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家长们看在眼里,称赞说“老师啊, 看了你们教孩子,才让人明白什么是爱心、什么是细致、什么是耐心”。一面面锦旗,是她在幼儿教育中孜孜不倦地耕耘的见证。(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