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条: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
◆第十九条:城乡规划应当符合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所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
◆第二十二条:所有单位理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按时进行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掌握并立即处理本单位存在的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对本单位有几率发生的突发事件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应当按规定及时对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三条:矿山、建筑实施工程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并对生产经营场所、有危险物品的建筑物、构筑物及旁边的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及时采取一定的措施消除隐患,防止发生突发事件。
◆第二十四条: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和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或管理单位理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为交通工具和有关场所配备报警装置和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设施,注明其使用方法,并显著标明安全撤离的通道、路线,保证安全通道、出口的畅通。
◆第二十九条:……。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理应当根据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的真实的情况,开展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
◆第三十四条: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工作提供物资、资金、技术上的支持和捐赠。
◆第三十八条:……。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对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第三十九条:……。相关的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第四十九条:……。(八)依法从严惩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稳定市场行情报价,维护市场秩序;
(九)依法从严惩处哄抢财物、干扰破坏应急处置工作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维护社会治安。
◆第五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第五十五条: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进行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稳定。
◆第五十六条:受到自然灾害危害或者发生意外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营救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并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同时对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报告;对因本单位的问题引发的或者主体是本单位人员的社会安全事件,相关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上报情况,并迅速派出负责人赶赴现场开展劝解、疏导工作。
◆第五十七条: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公民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所属单位的指挥和安排,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积极参加应急救援工作,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第六十四条:相关的单位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二)未及时消除已发现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
(三)未做好应急设备、设施日常维护、检测工作,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或者突发事件危害扩大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决定处罚的,从其规定。
◆第六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编造并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价信息而进行传播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造册很难过难以处理的后果的,依法暂停其业务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许可证;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对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第六十六条:单位或个人违反本法规定,不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的决定、命令或者不配合其依法采取的措施,构成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
◆第六十七条:单位或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或者危害扩大,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禁止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倾倒垃圾、渣土,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
◆第二十三条:禁止围湖造地。已经围垦的,应当依照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做治理,有计划地退地还湖。
禁止围垦河道。确需围垦的,应进行科学论证,经水行政主任部门确认不妨碍行洪、输水后,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五条:护堤护岸的林木,由河道、湖泊管理机构组织营造和管理。护堤护岸林木,不得任意砍伐。采伐护堤护岸林木的,须经河道、湖泊管理机构同意后,依法办理采伐许可手续,并完成相关的规定的更新补种任务。
◆第四十二条:对河道、湖泊范围内阻碍行洪的障碍物,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由防汛指挥机构责令限期消除;逾期不清除的,由防汛指挥机构组织强行清除,所需费用由设障者承担。
◆第六十二条:阻碍、威胁防汛指挥机构、水行政主任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构成犯罪的,依照法律来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五条:地震灾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民政和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迅速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提供救济物品,妥善安排灾民生活,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
◆第三十八条:因救灾需要,临时征用的房屋、运输工具、通信设施等,事后应当及时归还;造成损失或没办法归还的,按照国务院有关法律法规给予适当补偿或者作其他处理。
◆第三十九条:在震后救灾中,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服从指挥,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第十一条:对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因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补助、抚恤。
◆第十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过河医疗机构因违法实施行政管理或者预防、控制措施、侵犯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的,相关的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第十六条: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救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可以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发现火情后,及时拨打119火警报警电线免收电话费,投币、磁卡等公用电线时,必须准确报出失火方位。如果不知道失火地点名称,应尽可能说清楚周围明显的标志,如建筑物等。要尽量讲清楚起火部位、着火物资、火势大小、是否有人被困等情况,同时应该派人在主要路口等待消防车。要在消防车到达现场前应设法扑灭初起火灾,以免火势扩大蔓延。扑救进需注意自身安全。
其他灾害或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也可以拨打119紧急求救,包括各种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救援,水灾、风灾、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抢险救灾,空难及重大事故的抢险救援,建筑物倒塌事故的抢险救援,等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救援,单位和群众遇险求助时的救援救助等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手提式干粉灭火器适宜扑灭油类、可燃气体、电器设备等初起火灾,使用时,先打开保险销,一手握隹喷管,对准火源,另一手拉动拉环,即可灭火。手提式泡沫灭火器适宜扑灭油类及一般物质的初起火灾,使用时,用手握住灭火机提环,平稳、快捷地提往火场,不要横扛、横拿,灭火时,一手握住提环,另一手握住筒身的底边,将灭火器颠倒过来,喷嘴对准火源,用力摇晃几下,即可灭火。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适宜扑灭精密仪器、电子设备以及600伏以下的电器初起火灾,使用时,一手所握住喷筒把手,另一手撕掉铅封,将手轮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打开开关,二氧化碳气体即会喷出。
◆需要急救服务时,拨打120急救求助电线免收电话费,投币、磁卡等公用电话均可直接拨打。
拨通电话后,应说清楚病人所在的方位、年龄、性别和病情。如不知道确切的地址,应说明大致方位,如在哪条大街、哪个方向等。应尽可能说明病人典型的发病表现,如胸痛、意识不清、呕血、呕吐不止、呼吸困难等。要尽可能说明病人患病或受伤的时间。如意外伤害,要说明伤害的性质,如触电、爆炸、塌方、溺水、火灾、中毒、交通事故等,并报告受害人受伤的部位和情况。应尽可能说明您的特殊需要,了解地清清楚楚救护车到达的大致时间,准备接车。如果了解病人的病史,在呼叫急救服务时应提供给急救人员参考。
◆心肺复苏法: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简称心肺复苏,一般会用人工胸外挤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任何急救开始的同时,均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抢救前,施救者首先要确保现场安全,确定病人呼吸、脉搏确实停止,然后再施行救助。施救者先使病人仰面平卧于坚实的平面上,然后自己的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跪于病人肩与腰之间的一侧。心跳骤停时间不长时(3至4分钟内)可进行心肺复苏法。实施心肺复苏法时,应将病人仰卧在平地或硬板上。
方法之一(胸外心脏按压法):让病人的头、胸部处于同一水平面,最好躺在坚硬的地面上。抢救者左手掌根部放在病人的胸骨中下半部,右手掌重叠放在左手背上。手臂伸直,利用身体部分重量垂直下压胸腔3~5厘米(儿童3厘米,婴儿2厘米),然后放松。放松时掌根不要离开病人胸腔。挤压要平稳、有规则、不间断,也不能冲击猛压。下压与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频率为成人每分钟80~100次,儿童每分钟100次,婴儿每分钟120次。
方法之二(人工呼吸法):一手捏住病人鼻翼两侧,另一手食指与中指抬起患者下颌,深吸一口气,用口对准病人的口吹入,吹气停止后放松鼻孔,让病人从鼻孔呼气。依此反复进行。成人病人每分钟14~16次,儿童每分钟20次。最初的6~7次吹气可快一些,以后转为正常速度。同时要注意仔细观察病人的胸部,操作正确应能看到胸部有起伏,并感到有气流逸出。
◆家庭起火:炒菜油锅着火时,应迅速盖上锅盖灭火。如没有锅盖,可将切好的蔬菜倒入锅内灭火。切忌用水浇,以防燃着的油溅出来,引燃厨房中的其他可燃物。电器起火时,先断电,再用湿棉被或湿衣服将火压灭。电视机起火,灭火时要格外的注意从侧面靠近电视机,以防显像管爆炸伤人。逃生时不要留恋室内财物,如已脱离内火场,绝对不能为财物而返回室内。要尽量放低身体,最好是沿墙角蹲式前进,并用湿毛巾或湿手帕等捂住口鼻,背向烟火方向迅速离开。平时,要注意别随意乱扔烟蒂,应把烟蒂掐灭在烟灰缸内。不要在酒后、疲劳时或临睡前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教育小孩不要玩火,应把火柴、打火机等放在小孩拿不着的地方。外出时、临睡前要熄灭室内外的火种,关闭煤气、液化气的总阀门。不要乱拉、乱接电线,使用电熨斗、电吹风、电热杯、电取暖器等家用电热器具时,人不能离开,也不要用灯泡取暖或烘烤衣物。
◆建筑物起火:高层建筑楼道狭窄、楼层高,发生火灾不容易逃生、救援困难,且常因人员拥挤阻塞通道,造成互相践踏的惨剧。一经发现建筑物起火,要及时报警,及时扑求,可利用各楼层的消防器材扑灭初起火源。在离开房间后一定要随手关房门,使火焰、浓烟控制在一定的空间内。逃生时不可以使用电梯,更不要盲目跳楼。楼层不高的,可用绳子或床单、窗帘等撕成条状,连结起来,紧拴在门窗栏上,顺势滑下。或者利用竹竿、室外的落水管等逃生。还可利用阳台或晒台,用木板、竹竿等搭在邻居家的阳中、晒台上,爬过去逃生。当通道被火封住,欲逃无路时,可靠近窗户和阳台呼救,同时关紧迎火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堵塞门逢,用水淋透房间,防止烟火侵入,等待救援。火场能见度非常低,保持镇静、不盲目行动是安全逃生的重要前提。等待救援时尽量在阳台、窗台等容易被发现的地方等待。靠墙躲避,因为消防人员进入室内救援时,大都是沿墙壁摸索行进的。莫轻易跳楼。要在消防队员准备好救生气垫或楼层不高的情况下,或者如不跳楼就会丧命的情况下,才能采取此方式。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酒店、影剧院、超市、体育馆、大型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若发生火灾,常因人员慌乱、拥挤而阻塞通道,发生互相踩踏的惨剧,或由于逃生的方法不当,造成人员受伤或死亡。下榻宾馆、酒店后,应特别留心服务方提供的火灾逃生通道图,或自行了解安全出口方位。发现初起火灾,应及时报警并利用楼内的消防器材及时扑灭。要保持头脑清醒,绝对不能惊慌失措、盲目乱跑。火势蔓延时,应用湿毛巾或湿衣服遮掩口鼻,放低身体姿势,浅呼吸、快速、有序地向安全出口撤离。尽可能的避免大声呼喊,防止有毒烟雾吸入呼吸道。离开房间后,应关紧房门,将火焰和浓烟控制在一定的空间内。利用建筑物阳台、避难层、室内布置和缓降器、救生袋、应急逃生绳等逃生,也可将被单、台布结成牢固的绳索,牢系在窗栏上,顺绳滑至安全楼层。逃生无路时,应靠近窗户或阳台,关紧迎火门窗,向外呼救。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出口都有应急标志,平时应加留心。绝对不能乘电梯逃生。莫轻易跳楼,除非火灾已经危及到生命。绝对不能拥挤。
◆森林火灾:发现森林火灾,应立即向当地村组、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呼救或向当地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在有关部门的统一组织和指挥下参加扑救,严禁单独行动。在山高坡陡、地形复杂、风向多变的特殊条件下,夜间对火场原则上围而不打,应组织开设防火隔离带间接扑打。绝对不能进入三面环山、鞍状山谷、狭窄草塘沟、窄谷、向阳山坡等地段直接扑打火头。陷入危险环境,要迅速进入火烧迹地避火、无法突围时要选择在植被少、火焰低的地区扒开浮土直到见着湿土,把脸放进小坑里面,用衣服包住头,双手放在身体正面,避开火头。不要在林内的坟扬、庙外烧香烛纸钱、燃放烟花鞭炮,进行祭奠时当采取送鲜花、栽纪念树等文明、生态的方式。加强对小孩、老人和痴、呆、傻以及精神病人等特殊人群的监护,防止弄火成灾。不得动员和组织残疾人员、孕妇、60岁以上的老人和还没成年的人参加森林扑火。扑救森林火灾时,应事先选择好避火安全区和撤退路线,以防不测。
◆非典型性肺炎:是一种由新冠病毒引起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主要是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非间接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非典型性肺炎的症状是发热、干咳、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该病的症状和流行性感冒及肺炎不易区别,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病人死亡。出现非典型性肺炎的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一旦确诊,需要住院隔离治疗。配合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做好相关调查。避免在商场、影剧院等通风不畅和人员聚集的地方长时间停留。家庭居室和办公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一般与病人密切接触后14天内发病。与病人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定时测量体温。要勤洗手,勤消毒,不随地吐痰。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HIV)引起的一种致命性传染病。艾滋病是通过性行为、血液及母婴三种途径传染的。艾滋病的潜伏期为2-10年,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低热、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多发生在大腿根、腋窝和脖子两侧等处,无触痛;体质下降,常表现为容易感冒、容易疲劳、食欲不振、腹泻、体重下降等;神经系统症状主要体现为头晕、头痛等;各种病原体导致的继发性感染可表现为肺炎、食管炎、食管溃疡、胃肠炎等;肿痛如卡氏肉瘤、淋巴瘤等。如不慎与别人共用针管(头)以及与不熟悉的异性发生没有保护的方法的性行为后,要及时到当地医疗卫生机构检查。要配合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做好相关调查。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要慎重怀孕,避免母婴垂直传播艾滋病。艾滋病不会通过日常活动传播。浅吻、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厕所、共用游泳池、共用电话、打喷嚏、蚊虫叮咬、照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均不会感染艾滋病。要关心、支持身边的艾滋病病人,不要歧视他们。
◆禽流感:是禽类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根据其致病性不同,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早期症状与其他流行性感冒非常相似,主要体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病人可有恶心、腹泻、腹痛、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体温多持续在39℃以上。一旦引起病毒性肺炎,可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高。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到当地医疗机构就诊。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消毒及标本采集等工作。配合做好病禽捕杀和免疫接种工作。进出禽流感疫区时,要做好防护工作。发生家禽或候鸟不明原因死亡时,应及时向当地农业部门报告。及时向医生如实报告家禽发病及接触、食用病死家禽情况。饲养家禽时,做好个人防护及环境消毒工作。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消毒,勤换衣。
◆猪链球菌病:是由猪链球菌感染从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人主要是通过皮肤伤口感染病菌而发病,严重者会导致死亡。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会出现畏寒、高热、头痛、呕吐,皮肤有出血点、瘀点、瘀斑等。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对病猪链球菌病病猪污染的猪舍、污染物及其环境要彻底消毒。做好病死猪的深埋、焚烧等工作。发生疫情的地区和猪场应及时进行疫苗免疫接种。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圈环境卫生和消毒。发现饲养的猪不明原因死亡时,应及时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报告。不要私自组织宰杀、处理病死猪。
◆洪水:是指由于暴雨或水库溃坝等引起江河水量迅猛增加及水位急剧上涨的自然现象。突然遭到洪水袭击时,要沉着冷静,并以最快速度安全转移。安全转移要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幼病残人员,后其他人员。切不可心存侥幸或救捞财物而贻误避灾时机,造成不应有的人员受伤或死亡。被洪水围困,有通讯条件的,可利用通讯工具寻求救援;无通讯条件的,要想办法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同时要寻找体积较大的漂浮物等,主动采取自救措施。当住宅遭受洪水淹没或围困时,应迅速安排家人向屋顶转移,并想办法发出呼救信号,条件允许时,可利用竹木等漂浮物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触电。对于因呛水或泥石流、房屋倒塌等导致的受伤人员,应立即清除其口、鼻、咽喉内的泥土及痰、血等,排除体内污水。对昏迷伤员,应将其平卧,头后仰,将舌头牵出,尽可能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有外伤应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方法处理,然后转送医院急救。建房应选择在平整稳定的山坡和高地,要远离河滩及沟谷等低洼地带。严禁乱砍滥伐、乱采乱挖、毁林开荒等破坏自然生态的行为。大灾过后往往伴随疫情发生,应积极主动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加强粪便、农药及鼠药等的管理,要很重视食品和饮用水的安全。
◆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由洪水引起的携带大量泥沙、石块的洪流。泥石流来势凶猛,且经常伴随山体崩塌,对农田和道路、桥梁及其它建筑物破坏极大。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跑至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不要停留在低洼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泥石流发生前的迹象: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去山地户外游玩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营地,尽可能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切忌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处搭建宿营棚。当遇到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时,应警惕泥石流发生。
◆地震: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由建筑物倒塌造成。住在平房的居民遇到地震时,如室外空旷,应迅速头顶保护物跑到屋外;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衣物捂住口鼻防尘、防烟。住在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可以使用电梯,不要跳楼。尽快关闭电源、火源。正在教室上课、工作场所工作、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迅速抱头、闭眼,在讲台、课桌、工作台和办公家具下等地方躲避。正在市内活动时,应注意保护头部,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蹲下;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电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正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朝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正在海边游玩时,应迅速远离海边,以防地震引起海啸。驾车行驶时,应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立即停车。身体遭到地震伤害时,应设法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尘、防烟;用石块或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不要大声呼救,注意保存体力;设法用砖石等支撑上方不稳的重物,保护自身的生存空间。参加震后搜救时,应注意搜寻被困人员的呼喊、和敲击器物的声音;不可使用利器刨挖,以免伤人;找到被埋压者时,要及时清除其口鼻内的尘土,使其呼吸畅通;已发现幸存者但解救困难时,首先应输送新鲜空气、水和食物,然后再想其他办法救援。遇到地震要保持镇静,不能拥挤乱跑。震后应有序撤离。已经脱险的人员,震后别急于回屋,以防余震。对于震动不明显的地震,不必外逃。遭遇震动较强烈的地震时,是逃是躲,要因地制宜。要关注政府发布的一手消息,不听信和传播谣言。
◆触电:是一定电流或电能量通过人体所引起的电损伤。误触电路或使用漏电设备和火灾、地震和大风灾害等导致漏电,都是造成触电的根本原因。发现有人触电后,应立即关闭开关、断电。若无法及时断开电源,可用干木棒、皮带、橡胶制品等绝缘物品挑开触电者身上的带电物品。立即拨打报警、急救电话。解开妨碍触电者呼吸的紧身衣服,检查触电者口腔,清理口腔黏液,如有假牙,则应取下。立即就地抢救。如呼吸停止,应采用人工呼吸法抢救;如心脏停止跳动,应进行人工胸外心脏按压法抢救。如有电烧伤的伤口,包扎后应及时到医院看病。专业从业人员应在带电作业前做好充足的保护措施。使用电器设备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不能私拉乱接电线。如在户外发现落地或浸入水中的电线,无论其带电与否,都应视为带电。应远离,不要用手去捡拾,并立即告知供电部门。绝对不可以用湿物品去接触带电者身上的带电物品以及电源开关、插口,不能用手去拿电线或接触没脱离电源的人。
◆溺水:是指被水淹的人由于呼吸道遇水刺激发生痉挛,收缩梗阻,造成窒息和缺氧,需要紧急抢救。发现溺水者后应尽快将其救出水面,但施救者如不懂得水中施救和不了解现场水情,不可轻易下水,可充分的利用现场器材,如绳、竿、救生圈等救人。将溺水者平放在地面,迅速撬开其口腔,清除其口腔和鼻腔异物,如淤泥、杂草等,使其呼吸道保持通畅。倒出腹腔内吸入物,但要注意不可一味倒水而延误抢救时间。
倒水方法:将溺水者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朝下,按压其背部迫使呼吸道和胃里的吸入物排出。当溺水者呼吸停止或极为微弱时,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法,必要时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法。因呼吸、心跳在短期恢复后有可能再次停止,所以绝对不能放弃人工呼吸,应从始至终坚持到专业救护人员到来。未成年人不宜下水救人,可采取报警求助的方式。意识丧失者,应置于侧卧位,并注意为溺水者保暖。进行现场抢救的同时,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
2009年3月中旬起在墨西哥和美国暴发的流感是由一种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在2009年4月30日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和国境卫生检疫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它的临床症状与普通的季节性流感类似,但在墨西哥表现出较高的病死率,且该病传播速度快,人们普遍容易感染,有可能引起全球的大流行。
这种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遗传特征上比较像猪流感病毒,因此在墨西哥、美国暴发后迅速被人们冠以“猪流感”的称谓。但随着“猪流感”疫情的蔓延和研究工作的深入,许多国家和专家学者开始对“猪流感”的表述产生了质疑。不少人认为,这种新的流感病毒尚未在猪等动物体内发现,目前只攻击人类,并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这种称呼也引起了人们对猪、猪肉及其制品不必要的恐慌,给猪养殖业造成打击。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发表相关声明,将其改称为“A/H1N1流感”,我国则依照我们将A型流感称呼为“甲型流感”的习惯,将其称呼为“甲型H1N1流感”。
流感病毒根据感染对象不同可分为人类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类群。根据病毒白(NP)和膜蛋白(MP)的抗原特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又可分为很多亚型,目前发现血凝素(HA)有16个亚型(H1~H16),神经氨酸酶(NA)有9个亚型(N1~N9),流感病毒最大的特点是能够迅速变异,且行为无法预料。
根据美国CDC的研究,引起本次墨西哥和美国暴发的流感病毒一种新型的来自于猪、人和禽类流感病毒的四源重排病毒,也有科学家认为它是来源于2种猪流感病毒,还有科学家初步认定该病毒与1998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养猪场的疫情直接相关,此次疫情很可能就是由当时养猪场的病毒演化而来的。全球的科学家正在进一步的研究该病毒的来源、变异情况和传染力、致病力等等。但不管怎么样,引起本次墨西哥和美国暴发的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的重组变异流感病毒。
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有囊膜病毒,故对、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200mL/L4℃过夜,病毒感染力被破坏;对氧化剂、卤素化合物、重金属、乙醇和甲醛也均敏感,10g/L高锰酸钾、1mL/L升汞处理3min,750mL/L乙醇5min,1mL/L碘酊5min,1mL/L盐酸3min和1mL/L甲醛30min,均可灭活。流感病毒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min可灭活;对紫外线敏感。
目前本次疫情的呈现出如下四个特点:一是由新的流感病毒变异株引起,人群普遍易感,已引起跨国、跨洲传播,且传播蔓延迅速。二是出现了人传人病例。三是目前墨西哥出现了较多的重症和死亡病例。四是流感病人在发病前一天已可排毒,有些人感染后不发病,即隐性感染比例相当高,但仍然具有传染性,也就是说表面看起来健康的人也可以将病毒传染给周围的人。
根据WHO信息,截至5月2日8时全球共有14个国家报告报告甲H1N1确定诊出的病例,5月1日晚,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宣布,香港确诊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这是我国发生的第1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5月2日韩国报告首例确诊。也就是说在很短的时间内目前疫情已经蔓延到了5大洲。
疫情发现后,香港特区政府立即将大流感戒备级别由“严重”提升到最高的“紧急”。公立医院启动“紧急应变级别”,实施一系列特别措施,加强监测机制和医院的感染控制。同时,已经将2个度假村空置,列为流感隔离中心,预备未来接收需要隔离的患者。确诊男子、同行者及本地友人均被列为密切接触者,目前已被送入医院隔离,将共有173间房间的湾仔维景酒店的旅客和工作人员隔离7天,已离开了酒店住客的应返回酒店接受观察。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加强宣传,号召全民抗疫。所有入境的旅客都需要填写健康申报表。
香港出现首例病例后,国内格外的重视,立即组织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控措施。对病例所乘坐的航班所有乘客进行追踪,并实行有效隔离医学观察,同时暂停接受墨西哥航空公司至中国上海的航班。
党中央、国务院格外的重视甲型H1N1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对加强防范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总理4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防控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副总理召开协调会,并亲自赴首都机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防控工作。4月30日主持中央会议,听取防控工作汇报,并再次作出重要指示。由卫生部牵头形成了多部门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卫生部公布了诊疗方案和预防控制指南,加强疫情监测,并且研究出了诊断试剂,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国家质检总局加强出入境口岸检验检疫工作,进一步加大口岸疫病防控力度,发布了重要的公告、警示通报和内部通知,加强出入境口岸尤其是与墨西哥、美国直航口岸出入境人员体温检测、流感病例筛查与排查和病例处置工作。农业部加强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的联系,加强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全面加强生猪防疫管理,做好应急准备,逐步加强猪流感病毒的研究。外交、宣传、教育、旅游、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都十分重视此次疫情的防控工作,按照职责开展相关工作。
2009年4月25日,WHO宣布这一事件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月27日,WHO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从3级提高到4级,4月29日,WHO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从4级提高到5级。这一级意味着在同一地区至少两个国家存在某种流感病毒的人际间传播。虽然大多数国家并未遭受影响,但流感大流行的发生已迫在眉睫,完善机构建设、信息传达和防范措施执行的时间也很紧迫。世界卫生组织将在流行病学、临床和病毒学领域监测流感大流行疫情,发表和公布公共卫生建议,并已就调动资源问题与捐助国、国际药品采购机制、疫苗和免疫全球联盟、世界银行以及其它机构联系,也与生产抗病毒药物的制药公司做了联络,以评估生产能力和各种扩大生产方案,还向可能协助生产大流行疫苗的流感疫苗厂商进行了联系。同时要求所有国家都应立即启动大流行防范计划,保持高度警惕,提防流感样疾病和严重肺炎的不寻常疫情。
虽然流感病毒变异后的行为难以预料,目前尚难以估计本次疫情在全球的严重程度,但这次疫情的表现和特征让世界各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人们普遍担心因此引起世界性的流感大流行。20世纪全球发生的三次流感大流行给世界各国都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1918年至1920年发生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在不到1年的时间席卷全球,造成全球2千万~4千万人死亡;1957~1958年“亚洲流感”在2年内传播到全球造成100多万人死亡;1968~1969年“香港流感”造成了约46000人的死亡。
目前对经济的影响尚难以估计。世界银行预测,若出现流感大流行,全球可能要付出3万亿美元成本,随之而来的是所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之和近5%的萎缩。美国的经济学家分析认为,如果疫情继续加重,将影响本已受压的国际贸易并推迟经济复苏的势头。墨西哥宣布全国进入卫生紧急状态,全民发放口罩,总统授权强制隔离,关闭全国所有学校和停止所有大型集会,非关键经济部门、服务部门以及私营商业在5月1日至5日期间暂时关闭。美国已宣布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开表示,疫情暴发“令人担心,需要高度警惕”,但并不会“引起恐慌”。尽管白宫不断告诫人们无需恐慌,但紧张情绪还是在蔓延,得克萨斯、加利福尼亚、俄亥俄等州目前也都有学校因疫情而关闭。
现在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是这次疫情流行将会严重到何种程度。此外我们是不是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来应对本次疫情也是主要的问题。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如果我们能很好的控制或消除传染源,那么这个传染病也就无法在人群中兴风作浪了。
对于这次新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他们不断向外界排出病毒,感染周围的健康人群,导致更多的人生病。而隐性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他们看起来跟健康人一样,因而被称为“隐性感染者”,他们很难被发现。由于这些隐性感染者的存在,要彻底的控制和消除传染源难度是很大的。
传播途径就是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后感染另一个人的过程,有经空气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接触传播、昆虫媒介传播、性传播和血液传播等。如季节性流感病毒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因为这种传播途径非常容易实现,流感患者通过咳嗽、打喷嚏排出病毒,常常可以使他周围的很多人都被感染。
目前有关该病毒传播方式的资料有限。但既然这是一种人间新的甲型流感病毒,它的传播途径与人季节性流感应类似,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大颗粒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由于飞沫无法漂浮在空气中,而且通常只能短距离传播
所谓“易感人群”,就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这种传染病的人群。
甲型H1N1流感其实就是由一种新的流感病毒引起的,人们以前不可能感染这种病毒,身体里自然也就不会有能够抵御这种病毒侵袭的抗体。正因为如此,对甲型H1N1流感而言,男女老少都是易感人群,都可能会感染这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而发病。流行病学家对墨西哥、美国等国家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了调查,目前的报道患者以青、壮年为主,但在老人和儿童中也有发病的。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并不会立即发病,而是会有一段“平静”的时期。当然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已经侵入人体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一点没有“安静”下来,它正在忙着在人体的健康细胞中不断地复制和繁殖,产生更多的病毒,最后导致细胞的死亡和破裂,然后它们被释放开来,再去感染和破坏更多的健康细胞,这样积累一段时间后,由这些被破坏的细胞构成的组织、器官都也许会出现了病变,我们的身体终于吃不消了,才会出现发热、咳嗽、头痛等症状。从病毒侵入机体后到出现症状的最近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季节性流感的潜伏期一般是1~2天,最长不会超过5天。人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通常是2~4天。
人们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潜伏期尚不十分清楚,估计在1~7天后可能发病,更有很大的可能是1~4天。因此和患者密切接触的人要医学观察7天。
我们知道,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在一段时间里会向外界排出病毒,如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因此导致其他健康人被传染,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称作“传染期”。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流感A(H1N1)病毒排毒时间尚未明确。目前推测感染甲型H1N1病毒后,从发病前一天到症状消失最近一段时间,体内可以排毒到外界。流感一般在发病后7天内症状消失。也就是说患者在发病前1天到病后7天内都具有传染性,患者发病时程超过7天的,在其临床症状消失之前,具有潜在的传染性。对儿童,尤其是幼儿,体内排毒传染的时间可能更长。因此患者要隔离至少7天,与患者在发病前1天和发病后密切接触的人也要医学观察。
从这两种疾病的传染源来说,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甲型H1N1流感患者或者隐性感染者。而人禽流感(H5N1)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禽类。
与甲型H1N1流感相比,人禽流感的传播途径也要复杂一些,它可以经空气传播,也能够最终靠密切接触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家禽分泌物和排泄物而感染,也可通过密切接触了被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水等而感染。
与甲型H1N1流感相似,任何人都有可能感染人禽流感。但实际上人类对禽流感病毒不易感,所以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也只发生了不到500例人禽流感病例。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在已经发现的人禽流感病例中,13岁以下儿童所占的比例比较高,病情也比较重,病死率高达60%。
这两种流感的潜伏期均为1~7天(人禽流感通常是2~4天)。由于人禽流感病毒还不具备人传人的生物学特征或人传人能力非常有限,研究认为在患者身体康复7天后再与之接触是安全的。
本病的早期症状与季节性(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的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如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甚至可因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肺部体征常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及湿罗音或有肺部实变体征等。合并肺炎时,胸部影像学检查肺内可见片状影像,严重病例片状影像范围广泛。
本病患者的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
(1)血清学诊断:可使用间接ELISA、抗原捕捉ELISA、荧光免疫法等。
(2)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由于PCR技术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等特点,现已用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的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等。
(3)病毒分离: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咽拭子、口腔含漱液、鼻咽或气管吸出物、痰或肺组织)分离猪流感病毒。常用的方法有鸡胚接种法和细胞培养法。现有的诊断方法中,病毒分离法是较敏感的,但需要2~3周时间。
与其他传染病一样,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等来综合判定。流行病学史包括是否1周内到过疫区,或是否与该病患者及疑似患者有过密切接触史等。
按照2009年4月29日卫生部下发的《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可分为医学观察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以及确定诊出的病例四种类型。其各自诊断标准如下:
(1)医学观察病例: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原称猪流感)疫区,或与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源(原称病猪及猪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1周内出现流感临床表现者。
(2)疑似病例:曾到过疫区,或与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源(原称病猪及猪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也可流行病学史不详),1周内出现流感临床表现,呼吸道分泌物、咽拭子、痰液、血清H亚型病毒抗体阳性或核算检验测试阳性。
(3)临床诊断病例:被诊断为疑似病例,且与其有共同暴露史的人被诊断为确定诊出的病例者。
(4)确定诊出的病例:从呼吸道标本(咽拭子、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抽取物、痰液等)或血清中分离到特定病毒;RT-PCR对上述标本检测,有甲型H1N1病毒(原称猪流感病毒)RNA存在,经过测序证实,或两次血清抗体滴度4倍升高,为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确诊病例。
对多数甲型H1N1流感患者来说,经过临床大夫的积极治疗,一般经过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身体就会康复。有的患者病程可能会长一些。
目前的资料提示,约有6%的患者会因为发生了严重的继发症而导致死亡,但病死率比人禽流感和SARS低。
对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应进行就地隔离治疗,强调早期治疗(发病初48小时是最佳治疗期)。目前主要是综合对症支持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平衡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临床症状明显者,应拍胸片,查血气。
4种治疗季节性流感的药物可用于甲型H1N1流感: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尽管它们均为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有效药物,但从美国最近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中分离出的病毒研究发现,它们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是敏感的,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因此在治疗时,采用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将更有效。同时,治疗本病时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48小时内使用效果更好。患者并发细菌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也可用中医辨证治疗甲型H1N1流感患者。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奥司他韦(美国罗氏公司生产的奥司他韦商品名为“达菲”)大多数都用在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及其疑似患者和病例密切接触者等。除此之外,普通民众并不是特别需要服用药品来预防。
美国推荐对下列人员预防服药:(1)与流感病例(含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的家庭高危人群(例如具有某些慢性病疾患者、65岁及以上人群、5岁以下儿童、孕妇);(2)流感综合症高危人群(患有某些慢性病疾患),并且与流感病例(含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如面对面)的学校儿童;(3)去墨西哥旅游的人(具有某些慢性病疾患者、65岁及以上人群、5岁以下儿童、孕妇);(4)医护人员或者公共卫生工作者,在流感病例(含疑似病例)传染期,与其有过密切接触,但未合理使用个人防护配置。
对于那些表现出身体不适、出现发烧和咳嗽症状的人,要避免与其密切接触;勤洗手,要使用香皂彻底洗净双手;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包括睡眠充足、吃有营养的食物、多锻炼身体。
将病人与家中其他人隔离开来,至少保持1米距离;照料病人时应用口罩等遮盖物遮掩住嘴和鼻子;不管是从商店购买还是家中自制的遮盖物,都应在每次使用后丢弃或用适当方法彻底清洁;每次与病人接触后,都应该用肥皂彻底洗净双手;病人所居住的空间应保持空气流通,经常打开门窗保持通风;如果你所在的地区已然浮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应依照国家或地方卫生部门的要求处理表现出甲型H1N1流感症状的家人。
如果感觉不适,出现高烧、咳嗽或喉咙痛,应该待在家中,不要去上班、上学或者去其他人员密集的地方;多休息,喝大量的水;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一次性纸巾遮掩住嘴和鼻子,用完后的纸巾应处理妥当;勤洗手,每次洗手都应用肥皂彻底清洗,尤其咳嗽或打喷嚏后更应如此;将自己的症状告诉家人和朋友,并尽可能的避免与他人接触。
立即去医疗机构,向医生报告自己的症状,解释为何会觉得自身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例如自己最近去过暴发这种流感的某个国家,然后听从医护人员的建议;如果没法提前与医护人员联系,那么当抵达医院寻求诊断时,一定尽快把怀疑自己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想法告知医生;去医院途中,用口罩或其他东西遮盖住嘴和鼻子。
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甲型H1N1流感防治的关键。要针对传染病流行过程三个基本环节采取综合性措施,同时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特点以及主导环节,重点采取适当措施,密切跟踪、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
(1)控制传染源。开展人间有疫情监测。一经发现猪类或其它动物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应按照《动物检疫法》有关法律法规,对疫源地进行彻底消毒,对患者及疑似患者进行隔离。
(2)切断传播途经。对发现有病猪的养殖场、曾销售病猪肉的摊档、患者所在单位、家庭等做消毒,对病死猪等废弃物应立即就地销毁或深埋;收治患者的门诊和病房按人禽流感和非典的标准做好隔离消毒;标本按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求做运送和处理。
(3)保护健康人群。对公众进行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宣传和教育,对相关职业人员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
(4)加强院感控制措施。对于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进行隔离并佩戴外科口罩;医务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加强手卫生,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2)注意个人卫生,常常使用洗手液(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3)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4)避免前往人群拥挤的场所。(5)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6)如果生病了,请留在家中,并减少与其他人接触,避免感染他人。(7)尽可能的避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因为病菌能够最终靠这些途径进行传播。
(1)有任何不适,尤其是发热者。(2)在过去10天内,曾经与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有密切接触,即曾照顾患者、与患者同住、或接触过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和体液的人员。
出境人员旅游前需预备以下几项物品:一般应急用品如纸巾、口罩等,以备不时之需。含65%~95%乙醇的消毒剂,以便在没有洗手设备的情况下清洁及消毒双手。询查好当地中国领事馆的联络电线、出境人员旅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检疫:与检疫及卫生人员合作,完成必须的出入境程序及检疫措施。切勿乱抛垃圾和随地吐痰。垃圾应放在废屑箱内。如需吐痰,应用纸巾包好,然后弃置于废屑箱内。
(2)勤洗手:经常保持双手清洁,如厕后、进食前、处理食物前及触摸过公共对象后都应用洗手液洗手。避免触摸眼睛、鼻及口,如需触摸,应先洗手。如没有洗手设备,可用含酒精的消毒剂洗手。
(8)如有不适,尤其是发热,应通知酒店及领队/导游或有关人员;患者及其照顾者应立刻戴上口罩;尽快安排医生诊治;留在房间内休息及暂时终止行程,直至痊愈。旅客若被当地医生怀疑或证实染上流感,需留在当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或治疗,同行人员如无必要,应减少与患者接触,并遵照当地医生指示,严格遵守个人卫生措施。同行人员需配合当地卫生及检疫部门的指示,安排余下行程和所须的检疫措施。
(1)从疫区归国入境时,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说明。(2)从疫区归国2周内,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及时与当地卫生疾控部门联系。
(1)如有不适,尤其是发热及(或)有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就不应前往活动,应尽早找医生诊治。(2)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盖口鼻,其后并立刻用洗手液洗手,以免飞沫传播细菌或病毒。3)在触摸眼睛、口或鼻前、进食前及如厕后都应该用洗手液洗手,其后用纸巾或烘干设备弄干双手。如没有洗手设施,则使用含65%~95%乙醇的洗手液消毒双手。(4)不应吸烟;不要随地吐痰或乱抛垃圾。痰涎应用纸巾包好,弃置垃圾桶内。垃圾亦应弃置进垃圾桶内。(5)回家后,应洗澡及洗头,清除身体上的污垢及细菌。
保持手部卫生是预防流感等传染病的首要条件。用洗手液彻底洗手或用乙醇搓手液消毒双手均可保持手部卫生。在以下几种情形下应洗手:
(1)在接触眼、鼻及口前;(2)进食及处理食物前;(3)如厕后;(4)当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染污时,如打喷嚏及咳嗽后;(5)触摸过公共对象,例如电梯扶手、升降机按钮及门柄后;(6)为幼童或患者更换尿片后,及处理被染污的物件后;(7)探访医院及饲养场的前后;(8)接触动物或家禽后。
一般情况下,当双手有明显污垢或可能被体液沾污,例如如厕后或更换尿片后,打喷嚏及咳嗽后,应用洗手液(肥皂)及清水洗手。如双手无显著污垢时,可用含70%~80%乙醇搓手液消毒双手。
(1)开水龙头冲洗双手。(2)加入洗手液,用手擦出泡沫。(3)最少用20秒时间揉擦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揉擦时切勿冲水。(4)洗擦后才用清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5)用干净毛巾或抹手纸彻底抹干双手,或用干手机将双手吹干。(6)双手洗干净后,不要再直接触摸水龙头,可先用抹手纸包裹着水龙头,才把水龙头关上;或泼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
(1)切勿与别人共享毛巾或纸巾。(2)擦过手的纸巾用后应妥善弃置。(3)个人用的抹手毛巾应放置妥当,并应每日至少彻底清洗一次,如能预备多于一条毛巾作经常替换,则更为理想。
把足够份量的乙醇搓手液倒于掌心,然后揉擦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各处至少20秒直至双手干透。
(2)要让口罩紧贴面部:①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有金属片的一边向上;②系紧固定口罩的绳子,或把口罩的橡皮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紧贴面部;③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④把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部。
(3)佩戴口罩后,要避免触摸口罩,以防降低保护作用;若必须触摸口罩,在触摸前后都要彻底洗手。
(4)脱下口罩时,应尽可能的避免触摸口罩向外部分,因为这部分可能已沾染病菌。
(1)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每次接触患者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氯已定、苯扎溴胺、75%乙醇等)揉搓1~3分钟。
(2)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每4小时更换1次或感潮湿时更换;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每次接触患者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氯已定、苯扎溴胺、75%乙醇等)揉搓1~3分钟。对患者实施近距离操作时,戴防护眼镜。注意呼吸道及黏膜防护。
(3)三级防护:适用于为患者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1)防护服:符合GB19082-2003《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方面的要求》,可为联体或分体式结构,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拥有非常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性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2)防护口罩:符合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方面的要求》,口罩可分长方型和密合型,应当配有鼻夹,拥有非常良好的表面抗湿性,对皮肤无刺激,气流阻力在空气流量为85L/min情况下,吸气阻力不允许超出35mmH2O,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当不小于95%。也可选用符合N95或FFP2标准的防护口罩。(3)其他:应当满足实际使用需要。
建议采用二级防护,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每次接触患者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氯已定、苯扎溴胺、75%乙醇等)揉搓1~3分钟。对患者实施近距离操作时,戴防护眼镜。注意呼吸道及黏膜防护。
未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确诊或临床、疑似病例发病前1天至隔离或死亡期间,与他(们)存在流行病学关联,包括与其共同生活、居住或诊治过病例等;暴露于疑似或确定诊出的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或暴露于其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环境。现场流行病调查人员根据调查情况确定的其他密切接触者。
(1)病例:对列为医学观察病例者,要进行7天医学观察(根据病情可以居家或医院隔离)。疑似、临床和确定诊出的病例应尽早送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为期至少7天的隔离治疗,若7天结束后仍发热,应继续隔离直至体温正常。隔离治疗期间,疑似、临床和确定诊出的病例要分开,确定诊出的病例可置同一房间,其余的应置单间隔离。限制病人只在病室内活动,原则上禁止探视、不设陪护,与病人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所有相关医疗机构应做好院内感染控制以及医务人员和病例的个人防护。
(2)密切接触者:按照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原则,对疑似、临床和确定诊出的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并对其进行7天医学观察,最好能够降低外出活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每天测量体温和健康询问,做好登记。对医学观察期间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者,在采取比较有效防护条件下,应立即送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
◆第十二条: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
◆第十九条:城乡规划应当符合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所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
◆第二十二条:所有单位理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按时进行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掌握并立即处理本单位存在的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对本单位有几率发生的突发事件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应当按规定及时对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三条:矿山、建筑实施工程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并对生产经营场所、有危险物品的建筑物、构筑物及旁边的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及时采取一定的措施消除隐患,防止发生突发事件。
◆第二十四条: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和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或管理单位理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为交通工具和有关场所配备报警装置和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设施,注明其使用方法,并显著标明安全撤离的通道、路线,保证安全通道、出口的畅通。
◆第二十九条:……。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理应当根据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的真实的情况,开展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
◆第三十四条: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工作提供物资、资金、技术上的支持和捐赠。
◆第三十八条:……。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对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第三十九条:……。相关的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第四十九条:……。(八)依法从严惩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稳定市场行情报价,维护市场秩序;
(九)依法从严惩处哄抢财物、干扰破坏应急处置工作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维护社会治安。
◆第五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第五十五条: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进行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稳定。
◆第五十六条:受到自然灾害危害或者发生意外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营救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并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同时对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报告;对因本单位的问题引发的或者主体是本单位人员的社会安全事件,相关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上报情况,并迅速派出负责人赶赴现场开展劝解、疏导工作。
◆第五十七条: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公民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所属单位的指挥和安排,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积极参加应急救援工作,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第六十四条:相关的单位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二)未及时消除已发现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
(三)未做好应急设备、设施日常维护、检测工作,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或者突发事件危害扩大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决定处罚的,从其规定。
◆第六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编造并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价信息而进行传播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造册很难过难以处理的后果的,依法暂停其业务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许可证;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对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第六十六条:单位或个人违反本法规定,不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的决定、命令或者不配合其依法采取的措施,构成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
◆第六十七条:单位或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或者危害扩大,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禁止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倾倒垃圾、渣土,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
◆第二十三条:禁止围湖造地。已经围垦的,应当依照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做治理,有计划地退地还湖。
禁止围垦河道。确需围垦的,应进行科学论证,经水行政主任部门确认不妨碍行洪、输水后,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五条:护堤护岸的林木,由河道、湖泊管理机构组织营造和管理。护堤护岸林木,不得任意砍伐。采伐护堤护岸林木的,须经河道、湖泊管理机构同意后,依法办理采伐许可手续,并完成相关的规定的更新补种任务。
◆第四十二条:对河道、湖泊范围内阻碍行洪的障碍物,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由防汛指挥机构责令限期消除;逾期不清除的,由防汛指挥机构组织强行清除,所需费用由设障者承担。
◆第六十二条:阻碍、威胁防汛指挥机构、水行政主任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构成犯罪的,依照法律来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五条:地震灾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民政和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迅速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提供救济物品,妥善安排灾民生活,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
◆第三十八条:因救灾需要,临时征用的房屋、运输工具、通信设施等,事后应当及时归还;造成损失或没办法归还的,按照国务院有关法律法规给予适当补偿或者作其他处理。
◆第三十九条:在震后救灾中,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服从指挥,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第十一条:对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因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补助、抚恤。
◆第十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过河医疗机构因违法实施行政管理或者预防、控制措施、侵犯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的,相关的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第十六条: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救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可以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发现火情后,及时拨打119火警报警电线免收电话费,投币、磁卡等公用电线时,必须准确报出失火方位。如果不知道失火地点名称,应尽可能说清楚周围明显的标志,如建筑物等。要尽量讲清楚起火部位、着火物资、火势大小、是否有人被困等情况,同时应该派人在主要路口等待消防车。要在消防车到达现场前应设法扑灭初起火灾,以免火势扩大蔓延。扑救进需注意自身安全。
其他灾害或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也可以拨打119紧急求救,包括各种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救援,水灾、风灾、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抢险救灾,空难及重大事故的抢险救援,建筑物倒塌事故的抢险救援,等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救援,单位和群众遇险求助时的救援救助等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手提式干粉灭火器适宜扑灭油类、可燃气体、电器设备等初起火灾,使用时,先打开保险销,一手握隹喷管,对准火源,另一手拉动拉环,即可灭火。手提式泡沫灭火器适宜扑灭油类及一般物质的初起火灾,使用时,用手握住灭火机提环,平稳、快捷地提往火场,不要横扛、横拿,灭火时,一手握住提环,另一手握住筒身的底边,将灭火器颠倒过来,喷嘴对准火源,用力摇晃几下,即可灭火。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适宜扑灭精密仪器、电子设备以及600伏以下的电器初起火灾,使用时,一手所握住喷筒把手,另一手撕掉铅封,将手轮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打开开关,二氧化碳气体即会喷出。
◆需要急救服务时,拨打120急救求助电线免收电话费,投币、磁卡等公用电话均可直接拨打。
拨通电话后,应说清楚病人所在的方位、年龄、性别和病情。如不知道确切的地址,应说明大致方位,如在哪条大街、哪个方向等。应尽可能说明病人典型的发病表现,如胸痛、意识不清、呕血、呕吐不止、呼吸困难等。要尽可能说明病人患病或受伤的时间。如意外伤害,要说明伤害的性质,如触电、爆炸、塌方、溺水、火灾、中毒、交通事故等,并报告受害人受伤的部位和情况。应尽可能说明您的特殊需要,了解地清清楚楚救护车到达的大致时间,准备接车。如果了解病人的病史,在呼叫急救服务时应提供给急救人员参考。
◆心肺复苏法: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简称心肺复苏,一般会用人工胸外挤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任何急救开始的同时,均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抢救前,施救者首先要确保现场安全,确定病人呼吸、脉搏确实停止,然后再施行救助。施救者先使病人仰面平卧于坚实的平面上,然后自己的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跪于病人肩与腰之间的一侧。心跳骤停时间不长时(3至4分钟内)可进行心肺复苏法。实施心肺复苏法时,应将病人仰卧在平地或硬板上。
方法之一(胸外心脏按压法):让病人的头、胸部处于同一水平面,最好躺在坚硬的地面上。抢救者左手掌根部放在病人的胸骨中下半部,右手掌重叠放在左手背上。手臂伸直,利用身体部分重量垂直下压胸腔3~5厘米(儿童3厘米,婴儿2厘米),然后放松。放松时掌根不要离开病人胸腔。挤压要平稳、有规则、不间断,也不能冲击猛压。下压与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频率为成人每分钟80~100次,儿童每分钟100次,婴儿每分钟120次。
方法之二(人工呼吸法):一手捏住病人鼻翼两侧,另一手食指与中指抬起患者下颌,深吸一口气,用口对准病人的口吹入,吹气停止后放松鼻孔,让病人从鼻孔呼气。依此反复进行。成人病人每分钟14~16次,儿童每分钟20次。最初的6~7次吹气可快一些,以后转为正常速度。同时要注意仔细观察病人的胸部,操作正确应能看到胸部有起伏,并感到有气流逸出。
◆家庭起火:炒菜油锅着火时,应迅速盖上锅盖灭火。如没有锅盖,可将切好的蔬菜倒入锅内灭火。切忌用水浇,以防燃着的油溅出来,引燃厨房中的其他可燃物。电器起火时,先断电,再用湿棉被或湿衣服将火压灭。电视机起火,灭火时要格外的注意从侧面靠近电视机,以防显像管爆炸伤人。逃生时不要留恋室内财物,如已脱离内火场,绝对不能为财物而返回室内。要尽量放低身体,最好是沿墙角蹲式前进,并用湿毛巾或湿手帕等捂住口鼻,背向烟火方向迅速离开。平时,要注意别随意乱扔烟蒂,应把烟蒂掐灭在烟灰缸内。不要在酒后、疲劳时或临睡前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教育小孩不要玩火,应把火柴、打火机等放在小孩拿不着的地方。外出时、临睡前要熄灭室内外的火种,关闭煤气、液化气的总阀门。不要乱拉、乱接电线,使用电熨斗、电吹风、电热杯、电取暖器等家用电热器具时,人不能离开,也不要用灯泡取暖或烘烤衣物。
◆建筑物起火:高层建筑楼道狭窄、楼层高,发生火灾不容易逃生、救援困难,且常因人员拥挤阻塞通道,造成互相践踏的惨剧。一经发现建筑物起火,要及时报警,及时扑求,可利用各楼层的消防器材扑灭初起火源。在离开房间后一定要随手关房门,使火焰、浓烟控制在一定的空间内。逃生时不可以使用电梯,更不要盲目跳楼。楼层不高的,可用绳子或床单、窗帘等撕成条状,连结起来,紧拴在门窗栏上,顺势滑下。或者利用竹竿、室外的落水管等逃生。还可利用阳台或晒台,用木板、竹竿等搭在邻居家的阳中、晒台上,爬过去逃生。当通道被火封住,欲逃无路时,可靠近窗户和阳台呼救,同时关紧迎火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堵塞门逢,用水淋透房间,防止烟火侵入,等待救援。火场能见度非常低,保持镇静、不盲目行动是安全逃生的重要前提。等待救援时尽量在阳台、窗台等容易被发现的地方等待。靠墙躲避,因为消防人员进入室内救援时,大都是沿墙壁摸索行进的。莫轻易跳楼。要在消防队员准备好救生气垫或楼层不高的情况下,或者如不跳楼就会丧命的情况下,才能采取此方式。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酒店、影剧院、超市、体育馆、大型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若发生火灾,常因人员慌乱、拥挤而阻塞通道,发生互相踩踏的惨剧,或由于逃生的方法不当,造成人员受伤或死亡。下榻宾馆、酒店后,应特别留心服务方提供的火灾逃生通道图,或自行了解安全出口方位。发现初起火灾,应及时报警并利用楼内的消防器材及时扑灭。要保持头脑清醒,绝对不能惊慌失措、盲目乱跑。火势蔓延时,应用湿毛巾或湿衣服遮掩口鼻,放低身体姿势,浅呼吸、快速、有序地向安全出口撤离。尽可能的避免大声呼喊,防止有毒烟雾吸入呼吸道。离开房间后,应关紧房门,将火焰和浓烟控制在一定的空间内。利用建筑物阳台、避难层、室内布置和缓降器、救生袋、应急逃生绳等逃生,也可将被单、台布结成牢固的绳索,牢系在窗栏上,顺绳滑至安全楼层。逃生无路时,应靠近窗户或阳台,关紧迎火门窗,向外呼救。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出口都有应急标志,平时应加留心。绝对不能乘电梯逃生。莫轻易跳楼,除非火灾已经危及到生命。绝对不能拥挤。
◆森林火灾:发现森林火灾,应立即向当地村组、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呼救或向当地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在有关部门的统一组织和指挥下参加扑救,严禁单独行动。在山高坡陡、地形复杂、风向多变的特殊条件下,夜间对火场原则上围而不打,应组织开设防火隔离带间接扑打。绝对不能进入三面环山、鞍状山谷、狭窄草塘沟、窄谷、向阳山坡等地段直接扑打火头。陷入危险环境,要迅速进入火烧迹地避火、无法突围时要选择在植被少、火焰低的地区扒开浮土直到见着湿土,把脸放进小坑里面,用衣服包住头,双手放在身体正面,避开火头。不要在林内的坟扬、庙外烧香烛纸钱、燃放烟花鞭炮,进行祭奠时当采取送鲜花、栽纪念树等文明、生态的方式。加强对小孩、老人和痴、呆、傻以及精神病人等特殊人群的监护,防止弄火成灾。不得动员和组织残疾人员、孕妇、60岁以上的老人和还没成年的人参加森林扑火。扑救森林火灾时,应事先选择好避火安全区和撤退路线,以防不测。
◆非典型性肺炎:是一种由新冠病毒引起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主要是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非间接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非典型性肺炎的症状是发热、干咳、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该病的症状和流行性感冒及肺炎不易区别,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病人死亡。出现非典型性肺炎的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一旦确诊,需要住院隔离治疗。配合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做好相关调查。避免在商场、影剧院等通风不畅和人员聚集的地方长时间停留。家庭居室和办公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一般与病人密切接触后14天内发病。与病人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定时测量体温。要勤洗手,勤消毒,不随地吐痰。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HIV)引起的一种致命性传染病。艾滋病是通过性行为、血液及母婴三种途径传染的。艾滋病的潜伏期为2-10年,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低热、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多发生在大腿根、腋窝和脖子两侧等处,无触痛;体质下降,常表现为容易感冒、容易疲劳、食欲不振、腹泻、体重下降等;神经系统症状主要体现为头晕、头痛等;各种病原体导致的继发性感染可表现为肺炎、食管炎、食管溃疡、胃肠炎等;肿痛如卡氏肉瘤、淋巴瘤等。如不慎与别人共用针管(头)以及与不熟悉的异性发生没有保护的方法的性行为后,要及时到当地医疗卫生机构检查。要配合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做好相关调查。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要慎重怀孕,避免母婴垂直传播艾滋病。艾滋病不会通过日常活动传播。浅吻、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厕所、共用游泳池、共用电话、打喷嚏、蚊虫叮咬、照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均不会感染艾滋病。要关心、支持身边的艾滋病病人,不要歧视他们。
◆禽流感:是禽类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根据其致病性不同,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早期症状与其他流行性感冒非常相似,主要体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病人可有恶心、腹泻、腹痛、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体温多持续在39℃以上。一旦引起病毒性肺炎,可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高。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到当地医疗机构就诊。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消毒及标本采集等工作。配合做好病禽捕杀和免疫接种工作。进出禽流感疫区时,要做好防护工作。发生家禽或候鸟不明原因死亡时,应及时向当地农业部门报告。及时向医生如实报告家禽发病及接触、食用病死家禽情况。饲养家禽时,做好个人防护及环境消毒工作。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消毒,勤换衣。
◆猪链球菌病:是由猪链球菌感染从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人主要是通过皮肤伤口感染病菌而发病,严重者会导致死亡。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会出现畏寒、高热、头痛、呕吐,皮肤有出血点、瘀点、瘀斑等。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对病猪链球菌病病猪污染的猪舍、污染物及其环境要彻底消毒。做好病死猪的深埋、焚烧等工作。发生疫情的地区和猪场应及时进行疫苗免疫接种。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圈环境卫生和消毒。发现饲养的猪不明原因死亡时,应及时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报告。不要私自组织宰杀、处理病死猪。
◆洪水:是指由于暴雨或水库溃坝等引起江河水量迅猛增加及水位急剧上涨的自然现象。突然遭到洪水袭击时,要沉着冷静,并以最快速度安全转移。安全转移要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幼病残人员,后其他人员。切不可心存侥幸或救捞财物而贻误避灾时机,造成不应有的人员受伤或死亡。被洪水围困,有通讯条件的,可利用通讯工具寻求救援;无通讯条件的,要想办法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同时要寻找体积较大的漂浮物等,主动采取自救措施。当住宅遭受洪水淹没或围困时,应迅速安排家人向屋顶转移,并想办法发出呼救信号,条件允许时,可利用竹木等漂浮物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触电。对于因呛水或泥石流、房屋倒塌等导致的受伤人员,应立即清除其口、鼻、咽喉内的泥土及痰、血等,排除体内污水。对昏迷伤员,应将其平卧,头后仰,将舌头牵出,尽可能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有外伤应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方法处理,然后转送医院急救。建房应选择在平整稳定的山坡和高地,要远离河滩及沟谷等低洼地带。严禁乱砍滥伐、乱采乱挖、毁林开荒等破坏自然生态的行为。大灾过后往往伴随疫情发生,应积极主动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加强粪便、农药及鼠药等的管理,要很重视食品和饮用水的安全。
◆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由洪水引起的携带大量泥沙、石块的洪流。泥石流来势凶猛,且经常伴随山体崩塌,对农田和道路、桥梁及其它建筑物破坏极大。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跑至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不要停留在低洼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泥石流发生前的迹象: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去山地户外游玩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营地,尽可能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切忌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处搭建宿营棚。当遇到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时,应警惕泥石流发生。
◆地震: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由建筑物倒塌造成。住在平房的居民遇到地震时,如室外空旷,应迅速头顶保护物跑到屋外;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衣物捂住口鼻防尘、防烟。住在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可以使用电梯,不要跳楼。尽快关闭电源、火源。正在教室上课、工作场所工作、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迅速抱头、闭眼,在讲台、课桌、工作台和办公家具下等地方躲避。正在市内活动时,应注意保护头部,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蹲下;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电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正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朝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正在海边游玩时,应迅速远离海边,以防地震引起海啸。驾车行驶时,应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立即停车。身体遭到地震伤害时,应设法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尘、防烟;用石块或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不要大声呼救,注意保存体力;设法用砖石等支撑上方不稳的重物,保护自身的生存空间。参加震后搜救时,应注意搜寻被困人员的呼喊、和敲击器物的声音;不可使用利器刨挖,以免伤人;找到被埋压者时,要及时清除其口鼻内的尘土,使其呼吸畅通;已发现幸存者但解救困难时,首先应输送新鲜空气、水和食物,然后再想其他办法救援。遇到地震要保持镇静,不能拥挤乱跑。震后应有序撤离。已经脱险的人员,震后别急于回屋,以防余震。对于震动不明显的地震,不必外逃。遭遇震动较强烈的地震时,是逃是躲,要因地制宜。要关注政府发布的一手消息,不听信和传播谣言。
◆触电:是一定电流或电能量通过人体所引起的电损伤。误触电路或使用漏电设备和火灾、地震和大风灾害等导致漏电,都是造成触电的根本原因。发现有人触电后,应立即关闭开关、断电。若无法及时断开电源,可用干木棒、皮带、橡胶制品等绝缘物品挑开触电者身上的带电物品。立即拨打报警、急救电话。解开妨碍触电者呼吸的紧身衣服,检查触电者口腔,清理口腔黏液,如有假牙,则应取下。立即就地抢救。如呼吸停止,应采用人工呼吸法抢救;如心脏停止跳动,应进行人工胸外心脏按压法抢救。如有电烧伤的伤口,包扎后应及时到医院看病。专业从业人员应在带电作业前做好充足的保护措施。使用电器设备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不能私拉乱接电线。如在户外发现落地或浸入水中的电线,无论其带电与否,都应视为带电。应远离,不要用手去捡拾,并立即告知供电部门。绝对不可以用湿物品去接触带电者身上的带电物品以及电源开关、插口,不能用手去拿电线或接触没脱离电源的人。
◆溺水:是指被水淹的人由于呼吸道遇水刺激发生痉挛,收缩梗阻,造成窒息和缺氧,需要紧急抢救。发现溺水者后应尽快将其救出水面,但施救者如不懂得水中施救和不了解现场水情,不可轻易下水,可充分的利用现场器材,如绳、竿、救生圈等救人。将溺水者平放在地面,迅速撬开其口腔,清除其口腔和鼻腔异物,如淤泥、杂草等,使其呼吸道保持通畅。倒出腹腔内吸入物,但要注意不可一味倒水而延误抢救时间。
倒水方法:将溺水者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朝下,按压其背部迫使呼吸道和胃里的吸入物排出。当溺水者呼吸停止或极为微弱时,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法,必要时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法。因呼吸、心跳在短期恢复后有可能再次停止,所以绝对不能放弃人工呼吸,应从始至终坚持到专业救护人员到来。未成年人不宜下水救人,可采取报警求助的方式。意识丧失者,应置于侧卧位,并注意为溺水者保暖。进行现场抢救的同时,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
2009年3月中旬起在墨西哥和美国暴发的流感是由一种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在2009年4月30日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和国境卫生检疫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它的临床症状与普通的季节性流感类似,但在墨西哥表现出较高的病死率,且该病传播速度快,人们普遍容易感染,有可能引起全球的大流行。
这种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遗传特征上比较像猪流感病毒,因此在墨西哥、美国暴发后迅速被人们冠以“猪流感”的称谓。但随着“猪流感”疫情的蔓延和研究工作的深入,许多国家和专家学者开始对“猪流感”的表述产生了质疑。不少人认为,这种新的流感病毒尚未在猪等动物体内发现,目前只攻击人类,并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这种称呼也引起了人们对猪、猪肉及其制品不必要的恐慌,给猪养殖业造成打击。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发表相关声明,将其改称为“A/H1N1流感”,我国则依照我们将A型流感称呼为“甲型流感”的习惯,将其称呼为“甲型H1N1流感”。
流感病毒根据感染对象不同可分为人类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类群。根据病毒白(NP)和膜蛋白(MP)的抗原特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又可分为很多亚型,目前发现血凝素(HA)有16个亚型(H1~H16),神经氨酸酶(NA)有9个亚型(N1~N9),流感病毒最大的特点是能够迅速变异,且行为无法预料。
根据美国CDC的研究,引起本次墨西哥和美国暴发的流感病毒一种新型的来自于猪、人和禽类流感病毒的四源重排病毒,也有科学家认为它是来源于2种猪流感病毒,还有科学家初步认定该病毒与1998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养猪场的疫情直接相关,此次疫情很可能就是由当时养猪场的病毒演化而来的。全球的科学家正在进一步的研究该病毒的来源、变异情况和传染力、致病力等等。但不管怎么样,引起本次墨西哥和美国暴发的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的重组变异流感病毒。
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有囊膜病毒,故对、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200mL/L4℃过夜,病毒感染力被破坏;对氧化剂、卤素化合物、重金属、乙醇和甲醛也均敏感,10g/L高锰酸钾、1mL/L升汞处理3min,750mL/L乙醇5min,1mL/L碘酊5min,1mL/L盐酸3min和1mL/L甲醛30min,均可灭活。流感病毒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min可灭活;对紫外线敏感。
目前本次疫情的呈现出如下四个特点:一是由新的流感病毒变异株引起,人群普遍易感,已引起跨国、跨洲传播,且传播蔓延迅速。二是出现了人传人病例。三是目前墨西哥出现了较多的重症和死亡病例。四是流感病人在发病前一天已可排毒,有些人感染后不发病,即隐性感染比例相当高,但仍然具有传染性,也就是说表面看起来健康的人也可以将病毒传染给周围的人。
根据WHO信息,截至5月2日8时全球共有14个国家报告报告甲H1N1确定诊出的病例,5月1日晚,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宣布,香港确诊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这是我国发生的第1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5月2日韩国报告首例确诊。也就是说在很短的时间内目前疫情已经蔓延到了5大洲。
疫情发现后,香港特区政府立即将大流感戒备级别由“严重”提升到最高的“紧急”。公立医院启动“紧急应变级别”,实施一系列特别措施,加强监测机制和医院的感染控制。同时,已经将2个度假村空置,列为流感隔离中心,预备未来接收需要隔离的患者。确诊男子、同行者及本地友人均被列为密切接触者,目前已被送入医院隔离,将共有173间房间的湾仔维景酒店的旅客和工作人员隔离7天,已离开了酒店住客的应返回酒店接受观察。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加强宣传,号召全民抗疫。所有入境的旅客都需要填写健康申报表。
香港出现首例病例后,国内格外的重视,立即组织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控措施。对病例所乘坐的航班所有乘客进行追踪,并实行有效隔离医学观察,同时暂停接受墨西哥航空公司至中国上海的航班。
党中央、国务院格外的重视甲型H1N1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对加强防范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总理4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防控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副总理召开协调会,并亲自赴首都机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防控工作。4月30日主持中央会议,听取防控工作汇报,并再次作出重要指示。由卫生部牵头形成了多部门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卫生部公布了诊疗方案和预防控制指南,加强疫情监测,并且研究出了诊断试剂,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国家质检总局加强出入境口岸检验检疫工作,进一步加大口岸疫病防控力度,发布了重要的公告、警示通报和内部通知,加强出入境口岸尤其是与墨西哥、美国直航口岸出入境人员体温检测、流感病例筛查与排查和病例处置工作。农业部加强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的联系,加强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全面加强生猪防疫管理,做好应急准备,逐步加强猪流感病毒的研究。外交、宣传、教育、旅游、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都十分重视此次疫情的防控工作,按照职责开展相关工作。
2009年4月25日,WHO宣布这一事件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月27日,WHO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从3级提高到4级,4月29日,WHO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从4级提高到5级。这一级意味着在同一地区至少两个国家存在某种流感病毒的人际间传播。虽然大多数国家并未遭受影响,但流感大流行的发生已迫在眉睫,完善机构建设、信息传达和防范措施执行的时间也很紧迫。世界卫生组织将在流行病学、临床和病毒学领域监测流感大流行疫情,发表和公布公共卫生建议,并已就调动资源问题与捐助国、国际药品采购机制、疫苗和免疫全球联盟、世界银行以及其它机构联系,也与生产抗病毒药物的制药公司做了联络,以评估生产能力和各种扩大生产方案,还向可能协助生产大流行疫苗的流感疫苗厂商进行了联系。同时要求所有国家都应立即启动大流行防范计划,保持高度警惕,提防流感样疾病和严重肺炎的不寻常疫情。
虽然流感病毒变异后的行为难以预料,目前尚难以估计本次疫情在全球的严重程度,但这次疫情的表现和特征让世界各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人们普遍担心因此引起世界性的流感大流行。20世纪全球发生的三次流感大流行给世界各国都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1918年至1920年发生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在不到1年的时间席卷全球,造成全球2千万~4千万人死亡;1957~1958年“亚洲流感”在2年内传播到全球造成100多万人死亡;1968~1969年“香港流感”造成了约46000人的死亡。
目前对经济的影响尚难以估计。世界银行预测,若出现流感大流行,全球可能要付出3万亿美元成本,随之而来的是所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之和近5%的萎缩。美国的经济学家分析认为,如果疫情继续加重,将影响本已受压的国际贸易并推迟经济复苏的势头。墨西哥宣布全国进入卫生紧急状态,全民发放口罩,总统授权强制隔离,关闭全国所有学校和停止所有大型集会,非关键经济部门、服务部门以及私营商业在5月1日至5日期间暂时关闭。美国已宣布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开表示,疫情暴发“令人担心,需要高度警惕”,但并不会“引起恐慌”。尽管白宫不断告诫人们无需恐慌,但紧张情绪还是在蔓延,得克萨斯、加利福尼亚、俄亥俄等州目前也都有学校因疫情而关闭。
现在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是这次疫情流行将会严重到何种程度。此外我们是不是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来应对本次疫情也是主要的问题。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如果我们能很好的控制或消除传染源,那么这个传染病也就无法在人群中兴风作浪了。
对于这次新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他们不断向外界排出病毒,感染周围的健康人群,导致更多的人生病。而隐性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他们看起来跟健康人一样,因而被称为“隐性感染者”,他们很难被发现。由于这些隐性感染者的存在,要彻底的控制和消除传染源难度是很大的。
传播途径就是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后感染另一个人的过程,有经空气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接触传播、昆虫媒介传播、性传播和血液传播等。如季节性流感病毒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因为这种传播途径非常容易实现,流感患者通过咳嗽、打喷嚏排出病毒,常常可以使他周围的很多人都被感染。
目前有关该病毒传播方式的资料有限。但既然这是一种人间新的甲型流感病毒,它的传播途径与人季节性流感应类似,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大颗粒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由于飞沫无法漂浮在空气中,而且通常只能短距离传播
所谓“易感人群”,就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这种传染病的人群。
甲型H1N1流感其实就是由一种新的流感病毒引起的,人们以前不可能感染这种病毒,身体里自然也就不会有能够抵御这种病毒侵袭的抗体。正因为如此,对甲型H1N1流感而言,男女老少都是易感人群,都可能会感染这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而发病。流行病学家对墨西哥、美国等国家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了调查,目前的报道患者以青、壮年为主,但在老人和儿童中也有发病的。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并不会立即发病,而是会有一段“平静”的时期。当然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已经侵入人体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一点没有“安静”下来,它正在忙着在人体的健康细胞中不断地复制和繁殖,产生更多的病毒,最后导致细胞的死亡和破裂,然后它们被释放开来,再去感染和破坏更多的健康细胞,这样积累一段时间后,由这些被破坏的细胞构成的组织、器官都也许会出现了病变,我们的身体终于吃不消了,才会出现发热、咳嗽、头痛等症状。从病毒侵入机体后到出现症状的最近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季节性流感的潜伏期一般是1~2天,最长不会超过5天。人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通常是2~4天。
人们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潜伏期尚不十分清楚,估计在1~7天后可能发病,更有很大的可能是1~4天。因此和患者密切接触的人要医学观察7天。
我们知道,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在一段时间里会向外界排出病毒,如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因此导致其他健康人被传染,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称作“传染期”。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流感A(H1N1)病毒排毒时间尚未明确。目前推测感染甲型H1N1病毒后,从发病前一天到症状消失最近一段时间,体内可以排毒到外界。流感一般在发病后7天内症状消失。也就是说患者在发病前1天到病后7天内都具有传染性,患者发病时程超过7天的,在其临床症状消失之前,具有潜在的传染性。对儿童,尤其是幼儿,体内排毒传染的时间可能更长。因此患者要隔离至少7天,与患者在发病前1天和发病后密切接触的人也要医学观察。
从这两种疾病的传染源来说,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甲型H1N1流感患者或者隐性感染者。而人禽流感(H5N1)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禽类。
与甲型H1N1流感相比,人禽流感的传播途径也要复杂一些,它可以经空气传播,也能够最终靠密切接触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家禽分泌物和排泄物而感染,也可通过密切接触了被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水等而感染。
与甲型H1N1流感相似,任何人都有可能感染人禽流感。但实际上人类对禽流感病毒不易感,所以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也只发生了不到500例人禽流感病例。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在已经发现的人禽流感病例中,13岁以下儿童所占的比例比较高,病情也比较重,病死率高达60%。
这两种流感的潜伏期均为1~7天(人禽流感通常是2~4天)。由于人禽流感病毒还不具备人传人的生物学特征或人传人能力非常有限,研究认为在患者身体康复7天后再与之接触是安全的。
本病的早期症状与季节性(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的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如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甚至可因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肺部体征常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及湿罗音或有肺部实变体征等。合并肺炎时,胸部影像学检查肺内可见片状影像,严重病例片状影像范围广泛。
本病患者的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
(1)血清学诊断:可使用间接ELISA、抗原捕捉ELISA、荧光免疫法等。
(2)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由于PCR技术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等特点,现已用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的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等。
(3)病毒分离: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咽拭子、口腔含漱液、鼻咽或气管吸出物、痰或肺组织)分离猪流感病毒。常用的方法有鸡胚接种法和细胞培养法。现有的诊断方法中,病毒分离法是较敏感的,但需要2~3周时间。
与其他传染病一样,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等来综合判定。流行病学史包括是否1周内到过疫区,或是否与该病患者及疑似患者有过密切接触史等。
按照2009年4月29日卫生部下发的《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可分为医学观察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以及确定诊出的病例四种类型。其各自诊断标准如下:
(1)医学观察病例: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原称猪流感)疫区,或与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源(原称病猪及猪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1周内出现流感临床表现者。
(2)疑似病例:曾到过疫区,或与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源(原称病猪及猪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也可流行病学史不详),1周内出现流感临床表现,呼吸道分泌物、咽拭子、痰液、血清H亚型病毒抗体阳性或核算检验测试阳性。
(3)临床诊断病例:被诊断为疑似病例,且与其有共同暴露史的人被诊断为确定诊出的病例者。
(4)确定诊出的病例:从呼吸道标本(咽拭子、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抽取物、痰液等)或血清中分离到特定病毒;RT-PCR对上述标本检测,有甲型H1N1病毒(原称猪流感病毒)RNA存在,经过测序证实,或两次血清抗体滴度4倍升高,为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确诊病例。
对多数甲型H1N1流感患者来说,经过临床大夫的积极治疗,一般经过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身体就会康复。有的患者病程可能会长一些。
目前的资料提示,约有6%的患者会因为发生了严重的继发症而导致死亡,但病死率比人禽流感和SARS低。
对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应进行就地隔离治疗,强调早期治疗(发病初48小时是最佳治疗期)。目前主要是综合对症支持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平衡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临床症状明显者,应拍胸片,查血气。
4种治疗季节性流感的药物可用于甲型H1N1流感: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尽管它们均为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有效药物,但从美国最近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中分离出的病毒研究发现,它们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是敏感的,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因此在治疗时,采用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将更有效。同时,治疗本病时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48小时内使用效果更好。患者并发细菌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也可用中医辨证治疗甲型H1N1流感患者。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奥司他韦(美国罗氏公司生产的奥司他韦商品名为“达菲”)大多数都用在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及其疑似患者和病例密切接触者等。除此之外,普通民众并不是特别需要服用药品来预防。
美国推荐对下列人员预防服药:(1)与流感病例(含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的家庭高危人群(例如具有某些慢性病疾患者、65岁及以上人群、5岁以下儿童、孕妇);(2)流感综合症高危人群(患有某些慢性病疾患),并且与流感病例(含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如面对面)的学校儿童;(3)去墨西哥旅游的人(具有某些慢性病疾患者、65岁及以上人群、5岁以下儿童、孕妇);(4)医护人员或者公共卫生工作者,在流感病例(含疑似病例)传染期,与其有过密切接触,但未合理使用个人防护配置。
对于那些表现出身体不适、出现发烧和咳嗽症状的人,要避免与其密切接触;勤洗手,要使用香皂彻底洗净双手;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包括睡眠充足、吃有营养的食物、多锻炼身体。
将病人与家中其他人隔离开来,至少保持1米距离;照料病人时应用口罩等遮盖物遮掩住嘴和鼻子;不管是从商店购买还是家中自制的遮盖物,都应在每次使用后丢弃或用适当方法彻底清洁;每次与病人接触后,都应该用肥皂彻底洗净双手;病人所居住的空间应保持空气流通,经常打开门窗保持通风;如果你所在的地区已然浮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应依照国家或地方卫生部门的要求处理表现出甲型H1N1流感症状的家人。
如果感觉不适,出现高烧、咳嗽或喉咙痛,应该待在家中,不要去上班、上学或者去其他人员密集的地方;多休息,喝大量的水;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一次性纸巾遮掩住嘴和鼻子,用完后的纸巾应处理妥当;勤洗手,每次洗手都应用肥皂彻底清洗,尤其咳嗽或打喷嚏后更应如此;将自己的症状告诉家人和朋友,并尽可能的避免与他人接触。
立即去医疗机构,向医生报告自己的症状,解释为何会觉得自身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例如自己最近去过暴发这种流感的某个国家,然后听从医护人员的建议;如果没法提前与医护人员联系,那么当抵达医院寻求诊断时,一定尽快把怀疑自己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想法告知医生;去医院途中,用口罩或其他东西遮盖住嘴和鼻子。
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甲型H1N1流感防治的关键。要针对传染病流行过程三个基本环节采取综合性措施,同时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特点以及主导环节,重点采取适当措施,密切跟踪、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
(1)控制传染源。开展人间有疫情监测。一经发现猪类或其它动物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应按照《动物检疫法》有关法律法规,对疫源地进行彻底消毒,对患者及疑似患者进行隔离。
(2)切断传播途经。对发现有病猪的养殖场、曾销售病猪肉的摊档、患者所在单位、家庭等做消毒,对病死猪等废弃物应立即就地销毁或深埋;收治患者的门诊和病房按人禽流感和非典的标准做好隔离消毒;标本按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求做运送和处理。
(3)保护健康人群。对公众进行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宣传和教育,对相关职业人员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
(4)加强院感控制措施。对于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进行隔离并佩戴外科口罩;医务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加强手卫生,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2)注意个人卫生,常常使用洗手液(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3)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4)避免前往人群拥挤的场所。(5)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6)如果生病了,请留在家中,并减少与其他人接触,避免感染他人。(7)尽可能的避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因为病菌能够最终靠这些途径进行传播。
(1)有任何不适,尤其是发热者。(2)在过去10天内,曾经与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有密切接触,即曾照顾患者、与患者同住、或接触过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和体液的人员。
出境人员旅游前需预备以下几项物品:一般应急用品如纸巾、口罩等,以备不时之需。含65%~95%乙醇的消毒剂,以便在没有洗手设备的情况下清洁及消毒双手。询查好当地中国领事馆的联络电线、出境人员旅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检疫:与检疫及卫生人员合作,完成必须的出入境程序及检疫措施。切勿乱抛垃圾和随地吐痰。垃圾应放在废屑箱内。如需吐痰,应用纸巾包好,然后弃置于废屑箱内。
(2)勤洗手:经常保持双手清洁,如厕后、进食前、处理食物前及触摸过公共对象后都应用洗手液洗手。避免触摸眼睛、鼻及口,如需触摸,应先洗手。如没有洗手设备,可用含酒精的消毒剂洗手。
(8)如有不适,尤其是发热,应通知酒店及领队/导游或有关人员;患者及其照顾者应立刻戴上口罩;尽快安排医生诊治;留在房间内休息及暂时终止行程,直至痊愈。旅客若被当地医生怀疑或证实染上流感,需留在当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或治疗,同行人员如无必要,应减少与患者接触,并遵照当地医生指示,严格遵守个人卫生措施。同行人员需配合当地卫生及检疫部门的指示,安排余下行程和所须的检疫措施。
(1)从疫区归国入境时,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说明。(2)从疫区归国2周内,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及时与当地卫生疾控部门联系。
(1)如有不适,尤其是发热及(或)有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就不应前往活动,应尽早找医生诊治。(2)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盖口鼻,其后并立刻用洗手液洗手,以免飞沫传播细菌或病毒。3)在触摸眼睛、口或鼻前、进食前及如厕后都应该用洗手液洗手,其后用纸巾或烘干设备弄干双手。如没有洗手设施,则使用含65%~95%乙醇的洗手液消毒双手。(4)不应吸烟;不要随地吐痰或乱抛垃圾。痰涎应用纸巾包好,弃置垃圾桶内。垃圾亦应弃置进垃圾桶内。(5)回家后,应洗澡及洗头,清除身体上的污垢及细菌。
保持手部卫生是预防流感等传染病的首要条件。用洗手液彻底洗手或用乙醇搓手液消毒双手均可保持手部卫生。在以下几种情形下应洗手:
(1)在接触眼、鼻及口前;(2)进食及处理食物前;(3)如厕后;(4)当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染污时,如打喷嚏及咳嗽后;(5)触摸过公共对象,例如电梯扶手、升降机按钮及门柄后;(6)为幼童或患者更换尿片后,及处理被染污的物件后;(7)探访医院及饲养场的前后;(8)接触动物或家禽后。
一般情况下,当双手有明显污垢或可能被体液沾污,例如如厕后或更换尿片后,打喷嚏及咳嗽后,应用洗手液(肥皂)及清水洗手。如双手无显著污垢时,可用含70%~80%乙醇搓手液消毒双手。
(1)开水龙头冲洗双手。(2)加入洗手液,用手擦出泡沫。(3)最少用20秒时间揉擦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揉擦时切勿冲水。(4)洗擦后才用清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5)用干净毛巾或抹手纸彻底抹干双手,或用干手机将双手吹干。(6)双手洗干净后,不要再直接触摸水龙头,可先用抹手纸包裹着水龙头,才把水龙头关上;或泼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
(1)切勿与别人共享毛巾或纸巾。(2)擦过手的纸巾用后应妥善弃置。(3)个人用的抹手毛巾应放置妥当,并应每日至少彻底清洗一次,如能预备多于一条毛巾作经常替换,则更为理想。
把足够份量的乙醇搓手液倒于掌心,然后揉擦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各处至少20秒直至双手干透。
(2)要让口罩紧贴面部:①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有金属片的一边向上;②系紧固定口罩的绳子,或把口罩的橡皮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紧贴面部;③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④把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部。
(3)佩戴口罩后,要避免触摸口罩,以防降低保护作用;若必须触摸口罩,在触摸前后都要彻底洗手。
(4)脱下口罩时,应尽可能的避免触摸口罩向外部分,因为这部分可能已沾染病菌。
(1)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每次接触患者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氯已定、苯扎溴胺、75%乙醇等)揉搓1~3分钟。
(2)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每4小时更换1次或感潮湿时更换;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每次接触患者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氯已定、苯扎溴胺、75%乙醇等)揉搓1~3分钟。对患者实施近距离操作时,戴防护眼镜。注意呼吸道及黏膜防护。
(3)三级防护:适用于为患者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1)防护服:符合GB19082-2003《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方面的要求》,可为联体或分体式结构,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拥有非常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性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2)防护口罩:符合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方面的要求》,口罩可分长方型和密合型,应当配有鼻夹,拥有非常良好的表面抗湿性,对皮肤无刺激,气流阻力在空气流量为85L/min情况下,吸气阻力不允许超出35mmH2O,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当不小于95%。也可选用符合N95或FFP2标准的防护口罩。(3)其他:应当满足实际使用需要。
建议采用二级防护,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每次接触患者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氯已定、苯扎溴胺、75%乙醇等)揉搓1~3分钟。对患者实施近距离操作时,戴防护眼镜。注意呼吸道及黏膜防护。
未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确诊或临床、疑似病例发病前1天至隔离或死亡期间,与他(们)存在流行病学关联,包括与其共同生活、居住或诊治过病例等;暴露于疑似或确定诊出的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或暴露于其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环境。现场流行病调查人员根据调查情况确定的其他密切接触者。
(1)病例:对列为医学观察病例者,要进行7天医学观察(根据病情可以居家或医院隔离)。疑似、临床和确定诊出的病例应尽早送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为期至少7天的隔离治疗,若7天结束后仍发热,应继续隔离直至体温正常。隔离治疗期间,疑似、临床和确定诊出的病例要分开,确定诊出的病例可置同一房间,其余的应置单间隔离。限制病人只在病室内活动,原则上禁止探视、不设陪护,与病人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所有相关医疗机构应做好院内感染控制以及医务人员和病例的个人防护。
(2)密切接触者:按照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原则,对疑似、临床和确定诊出的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并对其进行7天医学观察,最好能够降低外出活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每天测量体温和健康询问,做好登记。对医学观察期间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者,在采取比较有效防护条件下,应立即送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