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极端化、绿色化已成为数字控制机床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中国作为一个制造大国,其实是依靠劳动力、价格、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而在
中国的数控产业不能安于现状,应该把握机会持续不断的发展,努力发展自己的先进的技术,加大技术创新与人才培训力度,提升公司综合服务能力,努力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力争早日实现数字控制机床产品从低端到高端、从初级产品加工到高精尖产品制造的转变,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
随着汽车、国防、航空、航天等工业的快速地发展以及铝合金等新材料的应用,对数字控制机床加工的高速化要求越来越高。
(1)主轴转速:机床采用电主轴(内装式主轴电机),主轴最高转速达200000r/min;
(2)进给率:在分辨率为0.01μm时,最大进给率达到240m/min且可获得复杂型面的精确加工;
(3)运算速度:微处理器的迅速发展为数控系统向高速、高精度方向发展提供了保障,开发出CPU已发展到32位以及64位的数控系统,频率提高到几百兆赫、上千兆赫。由于运算速度的极大提高,使得当分辨率为0.1μm、0.01μm时仍能获得高达24~240m/min的进给速度;
(4)换刀速度:目前国外先进加工中心的刀具交换时间普遍已在1s左右,高的已达0.5s。德国Chiron公司将刀库设计成篮子样式,以主轴为轴心,刀具在圆周布置,其刀到刀的换刀时间仅0.9s。
数控机床精度的要求现在已经不局限于静态的几何精度,机床的运动精度、热变形以及对振动的监测和补偿越来越获得重视。
(1)提高CNC系统控制精度:采用高速插补技术,以微小程序段实现连续进给,使CNC控制单位精细化,并采用高分辨率位置检测装置,提高位置检测精度(日本已开发装有106脉冲/转的内藏位置检测器的交流伺服电机,其位置检测精度可达到0.01μm/脉冲),位置伺服系统采用前馈控制与非线)采用误差补偿技术:采用反向间隙补偿、丝杆螺距误差补偿和刀具误差补偿等技术,对设备的热变形误差和空间误差做综合补偿。研究根据结果得出,综合误差补偿技术的应用可将加工误差减少60%~80%;
预测机床的加工精度,以保证机床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使其性能长期稳定,能够在不同运行条件下完成多种加工任务,并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功能复合化
复合机床的含义是指在一台机床上实现或尽可能完成从毛坯至成品的多种要素加工。根据其结构特点可分为工艺复合型和工序复合型两类。工艺复合型机床如镗铣钻复合——加工
、车铣复合——车削中心、铣镗钻车复合——复合加工中心等;工序复合型机床如多面多轴联动加工的复合机床和双主轴车削中心等。采用复合机床来加工,减少了工件装卸、更换和调整刀具的辅助时间以及中间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提高了零件加工精度,缩短了产品制造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制造商的市场反应能力,相对于传统的工序分散的生产方法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工艺流程的复合化也导致了机床向模块化、多轴化发展。德国Index公司
推出的车削加工中心是模块化结构,该加工中心能完成车削、铣削、钻削、滚齿、磨削、激光热处理等多种工序,可完成复杂零件的全部加工。随着现代机械加工要求的逐步的提升,大量的多轴联动数字控制机床慢慢的受到各大企业的欢迎。在2005年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05)上,国内外制造商展出了形式各异的多轴加工机床(包括双主轴、双刀架、9轴控制等)以及可实现4~5轴联动的五轴高速门式加工中心、五轴联动高速铣削中心等。控制智能化
技术的发展,为满足制造业生产柔性化、制造自动化的发展需求,数字控制机床的智能化程度在逐步的提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艺流程自适应控制技术:通过监测工艺流程中的切削力、主轴和进给电机的功率、
、电压等信息,利用传统的或现代的算法进行识别,以辩识出刀具的受力、磨损、破损状态及机床加工的稳定性状态,并依据这一些状态实时调整加工参数(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和加工指令,使设备处于最佳运作时的状态,以提高加工精度、降低加工表面粗糙度并提高设备正常运行的安全性;(2)加工参数的智能优化与选择:将工艺专家或技师的经验、零件加工的一般与特殊规律,用现代智能方法,构造基于专家系统或基于模型的“加工参数的智能优化与选择器”,利用它获得优化的加工参数,进而达到提高编程效率和加工工艺水平、缩短生产准备时间的目的;
(3)智能故障自诊断与自修复技术:根据已有的故障信息,应用现代智能方法实现故障的快速准确定位;
:能够完整记录系统的各种信息,对数字控制机床发生的各种错误和事故进行回放和仿真,用以确定错误引起的原因,找出处理问题的办法,积累生产经验;(5)智能化交流伺服驱动装置:能自动识别负载,并自动调整
的智能化伺服系统,包括智能主轴交流驱动装置和智能化进给伺服装置。这种驱动装置能自动识别电机及负载的转动惯量,并自动对控制管理系统参数来优化和调整,使驱动系统获得最佳运行;(6)智能4M数控系统:在制作的完整过程中,加工、检测一体化是实现快速制造、快速检测和快速响应的有效途径,将测量(Measurement)、建模(Modelling)、加工(Manufacturing)、机器操作(Manipulat
)四者(即4M)融合在一个系统中,实现信息共享,促进测量、建模、加工、装夹、操作的一体化。体系开放化
(1)向未来技术开放:由于软都遵循公认的标准协议,只需少量的重新设计和调整,新一代的通用软硬件资源就可能被现有系统所采纳、吸收和兼容,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系统的开发费用将大幅度的降低而系统性能与可靠性将不断改善并处于长生命周期;
(2)向用户特别的条件开放:更新产品、扩充功能、提供硬软件产品的各种组合以满足特殊应用要求;
(3)数控标准的建立:国际上正在研究和制定一种新的CNC系统标准ISO14649(STEP-NC),以提供一种不依赖于具体系统的中性机制,能够描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统一数据模型,以此来实现整个制作的完整过程乃至各个工业领域产品信息的标准化。标准化的
并联运动机床克服了传统机床串联机构移动部件质量大、系统刚度低、刀具只能沿固定导轨进给、作业自由度偏低、设备加工灵活性和机动性不够等固有缺陷,在机床主轴(一般为动平台)与机座(一般为静平台)之间采用多杆并联联接机构驱动,经过控制杆系中杆的长度使杆系支撑的平台获得相应自由度的运动,可实现多坐标联动
、装配和测量多种功能,更能满足复杂特种零件的加工,具有现代机器人的模块化程度高、重量轻和速度快等优点。并联机床作为一种新型的加工设施,已成为当前机床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受到了国际机床行业的格外的重视,被认为是“自发明数控技术以来在机床行业中最有意义的进步”和“21世纪新一代数控加工设施”。极端化(大型化和微型化)国防、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能源等基础产业装备的大型化需要大型且性能好的数字控制机床的支撑。而超精密加工技术和微
是21世纪的战略技术,需发展能适应微小型尺寸和微纳米加工精度的新型制造工艺和装备,所以微型机床包括微切削加工(车、铣、磨)机床、微电加工机床、微激光加工机床和微型压力机等的需求量正在逐渐增大。信息交互网络化
对于面临激烈竞争的企业来说,使数控机床具有双向、高速的联网通讯功能,以保证信息流在车间各个部门间畅通无阻是很重要的。既能轻松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又能实现数字控制机床的远程监视、控制、培训、教学、管理,还可实现数控装备的数字化服务(数字控制机床故障的远程诊断、维护等)。例如,日本Mazak公司推出新一代的加工中心配备了一个称为信息塔(e-Tower)的外部设备,包括计算机、
、机外和机内摄像头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语音、图形、视像和文本的通信故障报警显示、在线帮助排除一些故障等功能,是独立的、自主管理的制造单元。新型功能部件
为了提高数字控制机床各方面的性能,具有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新型功能部件的应用成为必然。有代表性的新型功能部件包括:
(1)高频电主轴:高频电主轴是高频电动机与主轴部件的集成,具有体积小、转速高、可无级调速等一系列优点,在各种新型数控机床中已经获得广泛的应用;
(2)直线电动机:近年来,直线电动机的应用日益广泛,虽然其价格高于传统的伺服系统,但由于负载变化扰动、热变形补偿、隔磁和防护等关键技术的应用,物理运动结构得到简化,机床的动态性能有了提高。如:
公司生产的1FN1系列三相交流永磁式同步直线电动机已开始大范围的应用于高速铣床、加工中心、磨床、并联机床以及动态性能和运动精度要求高的机床等;德国EX-CELL-O公司的XHC卧式加工中心三向驱动均采用两个直线)电滚珠丝杆:电滚珠丝杆是伺服电动机与滚珠丝杆的集成,可以大幅度简化数字控制机床的结构,具有传动环节少、结构紧凑等一系列优点。高可靠性
、液压和机电装置,易于导致出现失效的概率增大;工业电网电压的波动和干扰对数字控制机床的可靠性极为不利,而数字控制机床加工的零件型面较为复杂,加工周期长,要求平均无故障时间在2万小时之后。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数字控制机床有高的可靠性,就要精心设计系统、严格制造和明确可靠性目标以及通过
分析故障模式并找出薄弱环节。国外数控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在7~10万小时之后,国产数控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仅为10000小时左右,国外整机平均无故障上班时间达800小时之后,而国内最高只有300小时。工艺流程绿色化随着日趋严格的环境与资源约束,制造加工的绿色化逐渐重要,而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因此,近年来不用或少用冷却液、实现干切削、半干切削节能环保的机床不断出现,并在持续不断的发展当中。在21世纪,绿色制造的大趋势将使各种节能环保机床加速发展,占领更多的世界市场。
信息的能力,因此也对用户界面提出了图形化的要求。合理的人性化的用户界面极大地方便了非专业用户的使用,人类能通过窗口和菜单做相关操作,便于蓝图编程和快速编程、三维彩色立体动态图形显示、图形模拟、图形动态跟踪和仿真、不同方向的视图和局部显示比例缩放功能的实现。除此以外,在数控技术领域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做到信息处理综合化、智能化,应用于实时监控系统和生产现场设备的故障诊断、生产的全部过程参数监测等,因此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国产数控机床缺乏核心技术,从高性能数控系统到关键功能部件基本都依赖进口,即使近几年有些国内制造商艰难地创出了自己的品牌,但其产品的功能、性能的可靠性仍然与国外产品有一定差距。近几年国产数控机床制造商通过技术引进、海内外并购重组以及国外采购等获得了一些先进数控技术,但缺乏对机床结构与精度、可靠性、人性化设计等基础性技术的研究,忽视了自主开发能力的培育,国产数控机床的技术水平、性能和质量与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同样难以得到大多数用户的认可。
一些国产数控机床制造商不够重视整体工艺与制造水平的提高,加工手段基本以普通机床与低效刀具为主,装配调试完全靠手工,加工质量在生产进度的紧逼下不能得到稳定与提高。另外很多国产数控机床制造商的生产管理依然沿用原始的手工台账管理方式,工艺水平和管理效率低下使得企业没办法形成足够生产规模。如国外机床制造商能做到每周装调出产品,而国内的生产周期过长且很难控制。因此我们在引进技术的同时应注意加强自身工艺技术改造和管理上的水准的提升。由于数字控制机床产业发展迅速,一部分企业不顾长远利益,对提高自身的综合服务水平不够重视,甚至对服务缺乏真正的理解,只注重推销而不注重售前与售后服务。有些企业派出的人员对生产的数字控制机床缺乏足够了解,不会使用或使用不好数控机床,更不能指导用户使用好机床;有的对先进高效刀具缺乏基本了解,不能提供较好的工艺解决方案,用户自然对制造商缺乏信心。制造商的服务应从研究用户的加工产品、工艺、生产类型、质量发展要求入手,帮助用户进行设备选型,
先进工艺与工辅具,配备专业的培训人员和良好的培训环境,帮助用户发挥机床的最大效益、加工出高质量的最终产品,这样才可以逐步得到用户的认同,提高国产数控机床的市场占有率。
化、极端化、绿色化已成为数字控制机床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中国作为一个制造大国,其实是依靠劳动力、价格、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而在
中国的数控产业不能安于现状,应该把握机会持续不断的发展,努力发展自己的先进的技术,加大技术创新与人才培训力度,提升公司综合服务能力,努力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力争早日实现数字控制机床产品从低端到高端、从初级产品加工到高精尖产品制造的转变,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
随着汽车、国防、航空、航天等工业的快速地发展以及铝合金等新材料的应用,对数字控制机床加工的高速化要求越来越高。
(1)主轴转速:机床采用电主轴(内装式主轴电机),主轴最高转速达200000r/min;
(2)进给率:在分辨率为0.01μm时,最大进给率达到240m/min且可获得复杂型面的精确加工;
(3)运算速度:微处理器的迅速发展为数控系统向高速、高精度方向发展提供了保障,开发出CPU已发展到32位以及64位的数控系统,频率提高到几百兆赫、上千兆赫。由于运算速度的极大提高,使得当分辨率为0.1μm、0.01μm时仍能获得高达24~240m/min的进给速度;
(4)换刀速度:目前国外先进加工中心的刀具交换时间普遍已在1s左右,高的已达0.5s。德国Chiron公司将刀库设计成篮子样式,以主轴为轴心,刀具在圆周布置,其刀到刀的换刀时间仅0.9s。
数控机床精度的要求现在已经不局限于静态的几何精度,机床的运动精度、热变形以及对振动的监测和补偿越来越获得重视。
(1)提高CNC系统控制精度:采用高速插补技术,以微小程序段实现连续进给,使CNC控制单位精细化,并采用高分辨率位置检测装置,提高位置检测精度(日本已开发装有106脉冲/转的内藏位置检测器的交流伺服电机,其位置检测精度可达到0.01μm/脉冲),位置伺服系统采用前馈控制与非线)采用误差补偿技术:采用反向间隙补偿、丝杆螺距误差补偿和刀具误差补偿等技术,对设备的热变形误差和空间误差做综合补偿。研究根据结果得出,综合误差补偿技术的应用可将加工误差减少60%~80%;
预测机床的加工精度,以保证机床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使其性能长期稳定,能够在不同运行条件下完成多种加工任务,并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功能复合化
复合机床的含义是指在一台机床上实现或尽可能完成从毛坯至成品的多种要素加工。根据其结构特点可分为工艺复合型和工序复合型两类。工艺复合型机床如镗铣钻复合——加工
、车铣复合——车削中心、铣镗钻车复合——复合加工中心等;工序复合型机床如多面多轴联动加工的复合机床和双主轴车削中心等。采用复合机床来加工,减少了工件装卸、更换和调整刀具的辅助时间以及中间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提高了零件加工精度,缩短了产品制造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制造商的市场反应能力,相对于传统的工序分散的生产方法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工艺流程的复合化也导致了机床向模块化、多轴化发展。德国Index公司
推出的车削加工中心是模块化结构,该加工中心能完成车削、铣削、钻削、滚齿、磨削、激光热处理等多种工序,可完成复杂零件的全部加工。随着现代机械加工要求的逐步的提升,大量的多轴联动数字控制机床慢慢的受到各大企业的欢迎。在2005年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05)上,国内外制造商展出了形式各异的多轴加工机床(包括双主轴、双刀架、9轴控制等)以及可实现4~5轴联动的五轴高速门式加工中心、五轴联动高速铣削中心等。控制智能化
技术的发展,为满足制造业生产柔性化、制造自动化的发展需求,数字控制机床的智能化程度在逐步的提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艺流程自适应控制技术:通过监测工艺流程中的切削力、主轴和进给电机的功率、
、电压等信息,利用传统的或现代的算法进行识别,以辩识出刀具的受力、磨损、破损状态及机床加工的稳定性状态,并依据这一些状态实时调整加工参数(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和加工指令,使设备处于最佳运作时的状态,以提高加工精度、降低加工表面粗糙度并提高设备正常运行的安全性;(2)加工参数的智能优化与选择:将工艺专家或技师的经验、零件加工的一般与特殊规律,用现代智能方法,构造基于专家系统或基于模型的“加工参数的智能优化与选择器”,利用它获得优化的加工参数,进而达到提高编程效率和加工工艺水平、缩短生产准备时间的目的;
(3)智能故障自诊断与自修复技术:根据已有的故障信息,应用现代智能方法实现故障的快速准确定位;
:能够完整记录系统的各种信息,对数字控制机床发生的各种错误和事故进行回放和仿真,用以确定错误引起的原因,找出处理问题的办法,积累生产经验;(5)智能化交流伺服驱动装置:能自动识别负载,并自动调整
的智能化伺服系统,包括智能主轴交流驱动装置和智能化进给伺服装置。这种驱动装置能自动识别电机及负载的转动惯量,并自动对控制管理系统参数来优化和调整,使驱动系统获得最佳运行;(6)智能4M数控系统:在制作的完整过程中,加工、检测一体化是实现快速制造、快速检测和快速响应的有效途径,将测量(Measurement)、建模(Modelling)、加工(Manufacturing)、机器操作(Manipulat
)四者(即4M)融合在一个系统中,实现信息共享,促进测量、建模、加工、装夹、操作的一体化。体系开放化
(1)向未来技术开放:由于软都遵循公认的标准协议,只需少量的重新设计和调整,新一代的通用软硬件资源就可能被现有系统所采纳、吸收和兼容,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系统的开发费用将大幅度的降低而系统性能与可靠性将不断改善并处于长生命周期;
(2)向用户特别的条件开放:更新产品、扩充功能、提供硬软件产品的各种组合以满足特殊应用要求;
(3)数控标准的建立:国际上正在研究和制定一种新的CNC系统标准ISO14649(STEP-NC),以提供一种不依赖于具体系统的中性机制,能够描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统一数据模型,以此来实现整个制作的完整过程乃至各个工业领域产品信息的标准化。标准化的
并联运动机床克服了传统机床串联机构移动部件质量大、系统刚度低、刀具只能沿固定导轨进给、作业自由度偏低、设备加工灵活性和机动性不够等固有缺陷,在机床主轴(一般为动平台)与机座(一般为静平台)之间采用多杆并联联接机构驱动,经过控制杆系中杆的长度使杆系支撑的平台获得相应自由度的运动,可实现多坐标联动
、装配和测量多种功能,更能满足复杂特种零件的加工,具有现代机器人的模块化程度高、重量轻和速度快等优点。并联机床作为一种新型的加工设施,已成为当前机床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受到了国际机床行业的格外的重视,被认为是“自发明数控技术以来在机床行业中最有意义的进步”和“21世纪新一代数控加工设施”。极端化(大型化和微型化)国防、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能源等基础产业装备的大型化需要大型且性能好的数字控制机床的支撑。而超精密加工技术和微
是21世纪的战略技术,需发展能适应微小型尺寸和微纳米加工精度的新型制造工艺和装备,所以微型机床包括微切削加工(车、铣、磨)机床、微电加工机床、微激光加工机床和微型压力机等的需求量正在逐渐增大。信息交互网络化
对于面临激烈竞争的企业来说,使数控机床具有双向、高速的联网通讯功能,以保证信息流在车间各个部门间畅通无阻是很重要的。既能轻松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又能实现数字控制机床的远程监视、控制、培训、教学、管理,还可实现数控装备的数字化服务(数字控制机床故障的远程诊断、维护等)。例如,日本Mazak公司推出新一代的加工中心配备了一个称为信息塔(e-Tower)的外部设备,包括计算机、
、机外和机内摄像头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语音、图形、视像和文本的通信故障报警显示、在线帮助排除一些故障等功能,是独立的、自主管理的制造单元。新型功能部件
为了提高数字控制机床各方面的性能,具有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新型功能部件的应用成为必然。有代表性的新型功能部件包括:
(1)高频电主轴:高频电主轴是高频电动机与主轴部件的集成,具有体积小、转速高、可无级调速等一系列优点,在各种新型数控机床中已经获得广泛的应用;
(2)直线电动机:近年来,直线电动机的应用日益广泛,虽然其价格高于传统的伺服系统,但由于负载变化扰动、热变形补偿、隔磁和防护等关键技术的应用,物理运动结构得到简化,机床的动态性能有了提高。如:
公司生产的1FN1系列三相交流永磁式同步直线电动机已开始大范围的应用于高速铣床、加工中心、磨床、并联机床以及动态性能和运动精度要求高的机床等;德国EX-CELL-O公司的XHC卧式加工中心三向驱动均采用两个直线)电滚珠丝杆:电滚珠丝杆是伺服电动机与滚珠丝杆的集成,可以大幅度简化数字控制机床的结构,具有传动环节少、结构紧凑等一系列优点。高可靠性
、液压和机电装置,易于导致出现失效的概率增大;工业电网电压的波动和干扰对数字控制机床的可靠性极为不利,而数字控制机床加工的零件型面较为复杂,加工周期长,要求平均无故障时间在2万小时之后。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数字控制机床有高的可靠性,就要精心设计系统、严格制造和明确可靠性目标以及通过
分析故障模式并找出薄弱环节。国外数控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在7~10万小时之后,国产数控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仅为10000小时左右,国外整机平均无故障上班时间达800小时之后,而国内最高只有300小时。工艺流程绿色化随着日趋严格的环境与资源约束,制造加工的绿色化逐渐重要,而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因此,近年来不用或少用冷却液、实现干切削、半干切削节能环保的机床不断出现,并在持续不断的发展当中。在21世纪,绿色制造的大趋势将使各种节能环保机床加速发展,占领更多的世界市场。
信息的能力,因此也对用户界面提出了图形化的要求。合理的人性化的用户界面极大地方便了非专业用户的使用,人类能通过窗口和菜单做相关操作,便于蓝图编程和快速编程、三维彩色立体动态图形显示、图形模拟、图形动态跟踪和仿真、不同方向的视图和局部显示比例缩放功能的实现。除此以外,在数控技术领域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做到信息处理综合化、智能化,应用于实时监控系统和生产现场设备的故障诊断、生产的全部过程参数监测等,因此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国产数控机床缺乏核心技术,从高性能数控系统到关键功能部件基本都依赖进口,即使近几年有些国内制造商艰难地创出了自己的品牌,但其产品的功能、性能的可靠性仍然与国外产品有一定差距。近几年国产数控机床制造商通过技术引进、海内外并购重组以及国外采购等获得了一些先进数控技术,但缺乏对机床结构与精度、可靠性、人性化设计等基础性技术的研究,忽视了自主开发能力的培育,国产数控机床的技术水平、性能和质量与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同样难以得到大多数用户的认可。
一些国产数控机床制造商不够重视整体工艺与制造水平的提高,加工手段基本以普通机床与低效刀具为主,装配调试完全靠手工,加工质量在生产进度的紧逼下不能得到稳定与提高。另外很多国产数控机床制造商的生产管理依然沿用原始的手工台账管理方式,工艺水平和管理效率低下使得企业没办法形成足够生产规模。如国外机床制造商能做到每周装调出产品,而国内的生产周期过长且很难控制。因此我们在引进技术的同时应注意加强自身工艺技术改造和管理上的水准的提升。由于数字控制机床产业发展迅速,一部分企业不顾长远利益,对提高自身的综合服务水平不够重视,甚至对服务缺乏真正的理解,只注重推销而不注重售前与售后服务。有些企业派出的人员对生产的数字控制机床缺乏足够了解,不会使用或使用不好数控机床,更不能指导用户使用好机床;有的对先进高效刀具缺乏基本了解,不能提供较好的工艺解决方案,用户自然对制造商缺乏信心。制造商的服务应从研究用户的加工产品、工艺、生产类型、质量发展要求入手,帮助用户进行设备选型,
先进工艺与工辅具,配备专业的培训人员和良好的培训环境,帮助用户发挥机床的最大效益、加工出高质量的最终产品,这样才可以逐步得到用户的认同,提高国产数控机床的市场占有率。
上一条:中国国际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博览会
下一条:s调数m视频在线免费观看